昨日,筆者從萬源市林業和園林局獲悉,該市近年依托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及后續產業、現代林業建設項目等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下循環經濟,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到2015年底,該市林下經濟規模總量達21.4萬畝,實現產值5億元,農民人均從林下經濟上獲得的收入達1000元,占農民年均林業收入的48.8%。
萬源市林業和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該市林業用地面積達400萬畝,其中有林地238.6萬畝,森林活立木蓄積量642萬立方米,新形勢下,林下經濟作為一種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成為綠色經濟發展的新亮點。近年來,該市通過打造示范基地、培育經營主體、創新發展模式、加強品牌建設等各種有效措施,培育特色亮點,延伸產業鏈條,拓寬增收渠道,助推綠色轉型,為林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截至2015年底,該市新發展林下經濟1.7萬畝,其中林下種植0.5萬畝、林下養殖0.7萬畝、森林景觀利用0.5萬畝,在茶埡、石塘、罐壩三鄉鎮建成林下養殖舊院黑雞示范基地3個,在蜂桶鄉建成林下養殖蜂蜜示范基地1個,在罐壩鄉建成林下特種養殖野豬示范基地1個,在茶埡鄉建成林下育苗和林下種植經濟作物示范基地各1個。全市現培育省級龍頭企業3家、達州市級2家,發展林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等28家,注冊資金4704萬元,參會農民2194多戶,帶動農戶5.5萬余人,帶動面積42.3萬畝,參與農民人均年增收800元。同時,該市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全面推行“萬畝林億元錢”模式,大力發展林下循環經濟,重點采取“林經、林藥、林畜、林禽、林旅”等五大模式,林下種植豆類、草本中藥材、菌類、高山蔬菜等矮桿作物,林下養殖舊院黑雞、板角山羊、蜂蜜等特色養殖業,并取得顯著成效。
推薦閱讀:
廣西昭平:大力種植經濟林、生態林
黑龍江:大興安嶺扔掉“木飯碗” 端起“金飯碗”
重慶:一江碧水出三峽 青山金山雙豐收
四川:發展現代林業富了村民綠了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