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四川綿陽:生態旅游扶貧 美景變“錢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10-16  

      9月18日一大早,汶川臥龍自然保護區臥龍關村貧困戶李榮凱打點好行囊,帶上水杯、干糧,向著山林地進發,開始了當天的巡邏。防火、防盜伐、保護珍稀動植物等,是他每天的主要工作職責。今年1月開始,李榮凱擔任了該村的一名生態護林員,雖然腿部有殘疾,行走有輕微不便,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磨合,李榮凱適應了每個月10次以上的巡山節奏。

      “今年我主要依靠養豬、開小賣部和當護林員來增收,特別是當護林員每個月能帶來800元的收入。前段時間扶貧干部到我家初步核算,家庭年人平純收入已達4000元-5000元左右。”對于年底全家人脫貧摘帽,李榮凱信心滿滿。

      省扶貧移民局統計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我省下達生態護林員指標11000多個,落實生態護林員公益崗位3.1萬個;生態旅游扶貧,在保護生態環境、美化家園的同時,又能富裕鄉民、助力脫貧增收。

      生態扶貧 實現雙贏

      “這段時間山上的彩林比較好看,來臥龍的游客很多,我們護林員還要做好引導,告訴他們哪里是保護區,不能隨便踏入,哪里可以去參觀拍照。”李榮凱說。

      每年九月后,阿壩州汶川縣臥龍自然保護區萬山披彩、層林盡染,紅葉彩林五彩斑斕。阿壩州在加強生態建設的同時,積極保護和培育景觀,并新建一批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形成一批精品生態旅游區;同時,州上還特別聘請一批貧困戶擔任生態護林員,做好防火、放盜伐、動植物保護等工作,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以汶川縣為例,今年以來汶川縣在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聘生態護林員215名,貧困戶年新增收入7200元。同時,著力落實林業扶持政策,每年兌付集體公益林生態補償資金1365萬元,全縣林農受益面達96%,及時將政策補助轉化為群眾收入;截至去年底,全縣流轉林地4.5萬畝,發展以綠源山葵、壽江獼猴桃為代表的林業專合社79家,撬動社會資金4300余萬元,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1920人就業。鼓勵林業合作社通過農戶土地入股、流轉、租賃等形式,有效發展立體林業、特色林業和森林觀光旅游業。

      記者從省扶貧移民局獲悉,今年上半年,我省加大生態扶貧力度,鞏固退耕還林成果439.6萬畝,啟動沙化土地治理6.6萬畝,干旱半干旱生態綜合治理4.8萬畝;優化生態工程建設方式,支持村集體組織村民參與林業生態工程自建增加收入。其中,秦巴山區、烏蒙山片區、高原藏區和大小涼山彝區等“四大片區”自然環境優越,生態資源豐富,但同時也面臨扶貧對象規模大、貧困程度深,特困區域多、返貧壓力大等現狀,生態旅游扶貧將成為當地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

      鄉村旅游 貴在富民

      同樣,在我省不少“插花式”貧困地區,依托較好的自然環境資源,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助推脫貧攻堅也已成為“共識”。

      記者從綿陽林業局獲悉,2017年該市啟動50個貧困村生態旅游扶貧項目建設,參與項目農戶達到5320戶,其中建卡貧困戶1120戶;新發展林家樂接待戶150戶,累計全市發展的接待農戶達到4000戶;全年接待游客人數達到1123萬余人次,鄉村生態旅游接待直接收入達到16.02億元。

      三臺縣協和鄉紅花園村村支書楊才龍告訴記者,紅花園村在三臺屬于比較偏僻的村落,土地撂荒多、村民外出務工較多,但自然資源優勢突出。2015年,紅花園村引進四川卓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三臺梓商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和三臺夢馬商務有限公司等農業產業化公司,整村流轉土地1600多畝,把紅花園村打造成以生態功能農業為基礎、康養旅游產業為支撐、以電子商務進農村為依托的生態、康養、旅游、電商農業示范區。

      “今年國慶節期間,集餐飲住宿、康養于一體的農家樂將正式開始營業,不過,在發展生態旅游的同時,如何讓貧困農戶精準受益,還需要進一步摸索。”楊才龍說。

      生態旅游扶貧,如何避免“大項目小帶動”的現象?

      在資陽市安岳縣,當地部門在推進脫貧攻堅時,也面臨如何讓貧困農戶從生態旅游扶貧當中受益的問題。今年6月初,安岳縣岳源鄉寶林村與四川大道合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香港金太陽旅游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投資合作意向協議,預計投資3億元人民幣將寶林村打造為集生態循環農業、生態旅游、鄉村養生養老、農村電商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目前,該項目已經在當地注冊公司,馬上進入詳細規劃、環評和籌備施工階段。

      該村第一書記李偉介紹,項目涉及到的田園養生養老項目,除5000萬元用于新建養老公寓及配套設施外,將投資3000萬元用于貧困農戶的農房改造,另外投資1000萬元用于農房翻新,以便改造為民宿。

      “為了讓貧困戶受益,我們計劃創新利益聯結機制,貧困戶閑置的農房,可以翻新后出租給業主做民宿,一方面農戶可以享受一定租金,另外,農戶負責衛生和管理,每月由業主發放一定的物管費,從而帶來更多收益。”李偉告訴記者。

      省扶貧移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將以全域旅游為統領,加快發展生態文化旅游業,帶動富民增收。同時,將積極配合省林業廳、旅發委大力實施“旅游扶貧+N”工程,培育森林康養旅游、鄉村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產品,開展鄉村旅游電商培訓和對接工作。另外,將繼續堅持 “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工作機制,完善任務清單,層層落實旅游扶貧目標任務,對標推進旅游扶貧項目實施;進一步完善對旅游扶貧工作的督導考核機制,加強督查檢查,促進生態扶貧、旅游扶貧邁上新臺階。  

       

      河南鄢陵:“花鄉”花木盛 養老產業興

      沭陽花木“觸電上網” 富了農民 活了經濟

      新疆沙灣縣:發展庭院經濟 開辟致富增收路

      安徽亳州:栽上“搖錢樹” 奔向致富路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