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新疆:森林增長林果增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10-16  

      無論對游客還是對新疆各族人民而言,“三山兩盆”之間的森林、植被和林網,都是最珍貴的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牢牢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通過三北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防沙治沙、城市綠化等一系列林業工程項目建設和大力發展林果業,森林資源穩步增長,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據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實現森林面積、蓄積量和森林覆蓋率“三增長”。森林面積由698.25萬公頃增加到802.23萬公頃,凈增103.98萬公頃。森林蓄積由33654.09萬立方米增加到39221.5萬立方米,凈增5567.4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4.24%增加到4.87%,凈增0.63個百分點。通過嚴格的森林資源保護,特別是天然林停止商業性采伐,新疆森林資源實現了由采伐利用向保護培育的轉變,森林質量得到同步提升。

      5年來,新疆各類生態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目前,全疆已建立49處國家濕地公園,其中十八大以來建立的有41處。自治區濕地總面積達5922萬畝,位居全國第五位,保護率為53.52%,高于全國43.51%的平均水平。另有認定的國家重要濕地20處,建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20處。目前,由林業部門建立和管理的森林、野生動植物、濕地和荒漠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有42處,占全疆保護區總數的80.77%。同時,累計完成了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一區一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集中力量,大力實施特色林果業提質增效行動。5年間,新疆特色林果業實現了從注重“量”向提高“質”的轉變。2016年,全區林果種植總面積達2200萬畝,果品總產量超過1000萬噸,產值850億元。全疆建成了南疆環塔里木盆地以棗、核桃、杏、香梨、蘋果等為主的林果主產區,東疆吐哈盆地以鮮食與制干葡萄、哈密大棗和設施林果為主的特色林果產業帶,北疆沿天山北坡、伊犁河谷以鮮食與釀酒葡萄、枸杞、黑加侖和時令水果為主的特色林果產業帶。目前,全疆已建成綠色、有機、出口注冊、生態健康等標準化果品生產基地260萬畝。

      5年間,新疆特色林果業持續加強質量監督,自治區林業廳依托新疆林業科學院組建了國家林業局經濟林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烏魯木齊)?,F已形成一批有影響力、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林果品牌。全區獲得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的各類知名品牌名牌林果產品143個。

      如今,新疆各地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前提下,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參與生態建設。通過市場化運作盤活資產,開發綠色資源,推動森林旅游、康養、林下經濟、沙產業開發、林產品加工等相關產業發展,尋求生態建設與農民增收致富的最佳結合點。

       

      山西林業扶貧模式成中國樣本

      寧夏:發展林業產業助力精準脫貧

      云南玉龍縣:發展林下經濟 做活綠色文章

      東北地區經濟林建設和林下經濟開發利用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