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民,十八年執著,十多萬株樹木……十八年間,他傾其所有,用近乎固執的堅持,為家鄉的大山披上綠裝。他,就是青海省湟中縣田家寨鎮毛二村農民黃生紅。
用近20年時間,讓家鄉荒山披上綠裝
初見黃生紅時,他剛從鄰縣收購今年要種植的苗木回來。
黃生紅生活的毛二村,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界地帶的半淺山地區,長期以來,惡劣的自然環境讓周邊的山上光禿禿一片。據他回憶,靠近他家的東山上,原先漫山遍野總共只有村民種在墳頭的五棵樹。
“沒有樹,水土流失就特別嚴重,從我記事起,每年夏天一下大雨,山洪夾著泥石流就從山上往下淌,有時候連一人抱的大石頭都被洪水沖下來。淹了莊稼,堵了大門,全巷道都泥糊糊的。”黃生紅說。
令其印象深刻的是,1990年夏天,連夜暴雨導致的山洪將鄰村村民李永奎家僅有的兩畝莊稼沖毀,一家人斷了生計。當時黃生紅在西寧一家面粉廠打工,同為工友的李永奎回來后抱著他痛哭流涕。“我心里特別難受,我也明白,只要山上有樹,洪水就不會那么厲害。”
1988年,黃生紅高中畢業后,先是在面粉廠打工,后來買了輛三輪車收舊家具,而后又買了卡車販運煤和煤渣。幾年下來,積攢了些錢。
1996年,黃生紅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植樹生涯”。
萬事開頭難,由于半淺山地區土壤蓄水能力低,春旱嚴重,植樹成活率很低,有時每種20棵樹,最多有一兩棵能成活。
面對困難,黃生紅沒有氣餒。為了省錢,他自己動手拉樹栽苗,樹苗澆不上水,就用三輪車一趟趟往山上運水。
自2005年起,隨著家庭經濟狀況的改善,黃生紅植樹的投入越來越大,每年平均植樹上萬株,樹從東山種到了西山,為了節省開支,他在西山投資16萬元租用了別人60畝地開辦苗圃。植樹季節是他最開心的時刻,他一邊雇車從周邊林場拉運樹苗,一邊帶領雇來的七八十個農民在山上忙活,餓了就啃幾口干饃饃,渴了就喝幾口水,從早忙到晚,直到把樹種完。
幾年摸爬滾打后,黃生紅積累了一套在干旱淺山種樹的經驗,比如樹種的選擇、用冷水泡苗延遲外地樹苗發芽、種樹季節的掌握等。植樹成活率從最初的不到10%提高到了現在的40%。
如今,黃生紅已為植樹投入了100多萬元,家鄉的荒山,基本穿上了綠裝。盡管在三月的高原還看不見綠色,但他指著漫山遍野十幾萬株已成活的樹木自豪地說,“山上的樹,除了那五棵墳頭的樹外,全是我種的。”
掙來的錢,全都“種”到了山上
這些年,黃生紅植樹的投入和一家人的經濟來源主要靠他在外面做的煤炭生意,由于為人實在,生意不錯。
“老黃這些年掙的錢都‘種’到山上了。”黃生紅的妻子魏翠英說,開始植樹時,全家人反對,老母親甚至為此好幾年不和他說話。
“他勤快,又有想法,做生意早,我們家房子是2000年蓋的,當時在村里算是比較好的,如果把心思全部放到生意上,我們早就發了,可這么多年下來,老黃把錢和時間都花在了種樹上,門上的鐵皮銹穿了、窗戶舊了關不緊都不去換。”魏翠英說。
起初不僅是家人不理解,村里甚至有人對黃生紅冷嘲熱諷。“好多人笑他是傻子,說他大腦被挖掉了一勺。還有人以為他手里有政府項目。”同村好友黃國連說。
“他最初要種樹的時候,我勸他別白費工夫,還開玩笑說如果你種成了,我背著你在村里繞三圈。即便這樣,他還是堅持要種。”村民王有清說。
2013年4月底的一天,黃生紅拉回了幾十株樹苗,由于當時正是高原種樹時節,他一個人走了三四里山路,將近百斤重的樹苗背上了山。第二天又和孩子們一道,開著三輪車往山上送水。
“晚上回來后,他說累壞了,我看他嘴唇發紫,嚇了我一跳。從那以后,我發現老黃的身體明顯不行了,現在每年他種完樹,接著就去衛生院打針。”魏翠英說,這么多年因為種樹沒少吵架,每回我都罵他,但一邊罵一邊還操心,有時候還幫他往山上背樹苗,好幾次把肩頭都磨破了。
要把一個人的事,變成全社會的事
黃生紅種樹很用心。有一次,他去西寧買農用車配件,路過西寧市園林研究院時,直接就沖進去找專家請教種樹的“竅門”。“我還準備寫個報告,讓園林研究院的專家給看看呢。”黃生紅說。
這幾年,除了種樹,黃生紅開始琢磨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問題。半淺山地區存水困難,為解決這一難題,黃生紅投資8萬多元,在東山上建了座7米多高、30多米寬的攔洪壩。
采訪中,黃生紅坦言,除自然條件限制外,當地村民生態意識薄弱,人為破壞和牲畜啃食是目前植樹造林面臨的最大困難。
“這些年做生意我跑了不少地方,覺得人們的意識還是有差距,其實有些小溝岔,有幾十棵樹就能止住水土流失,可多年來就是沒人種。”黃生紅說。
2014年,黃生紅注冊成立了一家生態發展公司,不僅繼續綠化村里的荒山,還準備走出去承包外村的荒山治理,培育后續產業發展。他通過貸款和自籌投入60萬元,為公司修了座三層小樓,除了辦公室、化驗室、研究室、倉庫外,還修了兩間教室。
“要給大家‘洗腦’,給村民們補上生態保護這一課。”黃生紅說,“既然是綜合治理,我覺得就應該把各種資源盤活,至少要帶動村子里的人都參與到植樹造林中來,要把一個人的事,變成全社會的事。”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