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資源枯竭、木材停伐的嚴峻形勢,如何調整經濟結構,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新的重大課題。韓家園林業局立足資源優勢,突出林區特色,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延伸林下經濟產業鏈,發展替代產業,使青山變成了推動轉型的“金山”。
開啟創業新引擎
這個林業局把發展林下經濟與全民創業工程相結合,部門聯動、分工合作,高起點規劃引導林下經濟的發展。以創建專業合作社為抓手,建立示范基地,以點帶面,按照“一社一品一牌”的模式,積極鼓勵職工自主創辦林業專業合作社。目前,已成立食用菌協會1個、合作社23個、聯合體42個,發展會員1900余名,有效促進了林業產業向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市場化的方向發展。充分發揮小額擔保貸款“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制定實施了《全民創業工程資金管理辦法》,籌措專項貸款,全力支持職工自主創業。局、場兩級領導分別與創業職工結成幫扶對子,建立了以經濟狀況、技術特長、幫扶項目等為內容的跟蹤問效檔案,隨時掌握幫扶情況、貸款使用情況,持續跟蹤問效,一幫到底。
科技引領奔富路
針對群眾發展林下經濟技術匱乏、致富難的實際問題,這個林業局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原則,采取“居民點菜、科技搭灶、專家掌勺”的點餐式專題培訓和“訂單式”適用技術培訓,對有致富前景的項目對職工群眾進行產前培訓,分別舉辦了食用菌養殖、藍莓種植等各類技術培訓班10余期,培訓人數達千余人。他們專門邀請科技專家與致富能手深入創業者家中,與其面對面的交流,共同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上半年,共進行現場技術指導30余次,解決了大量生產技術難題。此外,利用科普錄像、張貼宣傳畫等方式,加大科普宣傳力度,進一步為群眾搭建學習交流的開放式平臺,切實打破因循守舊、發展緩慢的僵局。
林下產業加速度
這個林業局因地制宜,把林下經濟作為加快發展的長效機制和戰略舉措,林菌、林果、林藥、林畜、林苗五大產業齊頭并進,做到一場一品,一溝一策。截至目前,全局建成鋼架大棚80棟,無償提供給基層單位和職工擺放木耳菌包使用。野生藍莓集約化經營面積18570畝;人工種植藍莓面積藍莓800畝;人工種植沙棘25000株、花楸5000株;野生榛子50000萬畝,平茬復壯、人工擴繁23000畝,人工種植榛子10375畝。另外,以各個管護區為重點區域,種植、補植、移植和撫育蒼術、白蘚、黃芪、板藍根等北藥面積2.4萬畝。養殖牛馬等牲畜千余頭、黑頭羊及絨山羊9600只、家豬和森林豬3500頭、林下雞鴨鵝3萬余只;冷水魚養殖面積15750畝,投放魚苗10萬余公斤,養蜂310箱。
推薦閱讀:
南寧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走轉型促增之路
陜西洛南:大力種植萬壽菊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四川:納溪豐樂鎮大力種植珍稀苗木助農增收
達州市“五大工程”助力林業精準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