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綠水間,陡然多了一座座“公園”,絡繹不絕的游客欣賞完美景,臨走還要拎上一兩袋農產品。發生在縉云的這道風景,緣于該縣在“既要豐收,又要風景”農業發展理念下,催生出的一座座“公園式農場”。
連棟大棚內鐵皮石斛生機盎然;通幽曲徑旁是用鵝卵石、樹樁圍砌而成的綠化帶,相隔不遠便有休閑椅供人休憩;依山而建的水池,稻草搭建的牛棚,古色古香的木亭,爭香斗艷的鮮花……如果不是門口掛著“縉云雙峰綠園示范家庭農場”的牌子,會讓人誤以為進了一座環境優美的公園。
去年,經農業部門策劃創意,縣城近郊的雙峰綠園農場就像一座田園中的美麗盆景,吸引游人紛至沓來。游客觀光休閑之余,還“捎帶”走了500多公斤鐵皮石斛鮮條。“每公斤2400元的鮮條,游客搶著要。”農場主斜大松說,以前即使走出去吆喝銷售也不理想,如今風景幫他把市場送上門,坐在家門口就賣出去上百萬元的產品。
“這是全市家庭農場豐收風景結合、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典型。”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慕名到雙峰綠園農場調研后不禁點贊。去年以來,縉云縣要求示范家庭農場以特色產業為重點,以旅游休閑為結合點,在豐收基礎上抓美麗,通過綠化、彩化、美化,做好“豐收、風景”兩篇文章,涌現出了一批像“雙峰”這樣的“公園式農場”。
在前路鄉的懿圃家庭農場,這座集農業觀光、生態美食、農事體驗、休閑度假為一體建設的現代化農業觀光養生園,成為市民休閑好去處。尤其是桃花盛開時節,這里更是車水馬龍、人山人海。
在當地人稱“縉云海南”的浙大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投入400萬元建起了170米高烏巢大棚,種植熱帶植物300多種、珍稀樹種30多種、蔬菜20多種,一年四季如春,年接待游客近7萬人次。
如今,縉云已涌現出根據季節錯時觀光、采摘和休閑的成熟“公園式農場”18家,并有越來越多的家庭農場正向“既要豐收又要風景”轉變提升。去年就有7200多萬元社會資金投入創意休閑農業,新增省級示范家庭農場5家,市級生態精品示范家庭農場37家。
做活“豐收、風景”文章,帶來美麗田園的社會效益以及增加農場收入的經濟效益,同時提高了縉云當地土地利用率。“家庭農場流轉土地19158畝,使原來利用率、產出率較低的5000多畝土地年產出9975萬元。”縉云縣農業局負責人說,農業豐收、風景美麗的喜人畫面已在縉云徐徐展開。
推薦閱讀:
曲阜多措并舉發展林下經濟 帶動林農增收
西充仙林鎮大力發展珍稀苗木產業 銀杏成了村民的“搖錢樹”
佛坪縣沙窩村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帶動村民致富
歙縣長陔鄉:飄香的箬葉鼓了林農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