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走進南丹縣城關鎮四山村馬嶺屯,只見房前屋后的小庭院里郁郁蔥蔥,各種瓜果爬滿藤架,各色花卉競相開放。
村民覃海標指著自家門前的小菜園說:“現在,我家前院種上了時令蔬菜和水果,后院養豬,還有沼氣池,既美化了居住環境,還給我帶來了不少的收入。”
如今,在南丹縣像覃海標這樣,在自家庭院里搞種植、養殖來創收的農戶有1萬多戶。發展“庭院經濟”既美化了鄉村環境,同時成為該縣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生態鄉村”建設活動開展以來,該縣以“鄉村增綠、群眾增收”為目標,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養結構,提高科技種養水平,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閑土地,建起小養殖場、小果園、小菜園等,以精種、精養為主要生產經營形式,大力倡導發展畜牧養殖、蔬菜花卉種植、果樹栽培等“庭院經濟”,把農家庭院“方寸地”建成致富增收“聚寶盆”,既美化了環境,改善了村容村貌,又增加了農民收入。同時,為解決群眾技術難題,該縣還定期組織農技人員深入農戶家中進行現場授課,跟蹤技術指導。
吾隘鎮同貢村村民寧永杰給筆者算了一筆“庭院經濟”賬:自家庭院里養了16頭豬,為處理豬糞,年初新建了一座沼氣池;為消化沼液,又種了2畝蔬菜。今年以來,他家出欄了9頭豬,除去成本還賺6000多元;蔬菜豐收,收入2500多元;煮飯用上清潔的沼氣,不用上山砍柴,更保護了生態環境。
推薦閱讀:
新疆裕民縣:庭院經濟拓寬村民增收路
鄖西縣河夾鎮庭院果樹富農家
浙江屠甸:玫瑰鮮花淘掘金夢
華縣采花售花成為群眾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