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鎮安縣:綠色銀行助農致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11  

      鎮安今年圍繞建設“美麗鎮安”目標,突出發展與保護兩大重點,扎實推進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建設,打造為農致富的綠色銀行。截至目前,完成各類造林綠化3.78萬畝、產業建園4萬畝、低產林嫁接改造6萬畝,新建牡丹基地1萬畝,經濟林木科管30萬畝。

      圍繞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生態工程。圍繞塔云山4A級景區創建,建設磨石溝流域景觀帶14.1公里,栽植竹子、垂柳、水雜果等苗木240多萬株;以木王山景區為核心,建成茨溝景點至寬坪梁公路沿線直觀坡面10公里杜鵑花帶;完成了鎮云大道、風凸嶺隧道綠化14公里;啟動實施冷水河至高峰河道沿線西湖垂柳生態廊道建設15公里;調撥大側柏5萬余株,完成米糧、達仁等通村水泥路綠化105公路。

      加快傳統產業升級,奠定促農增收基礎。按照“板栗抓科管、核桃抓建園”的思路,新板栗建園和補植補造1.6萬畝,重點完成了300畝以上實生核桃建園示范點8處、核桃良種建園示范點4處,新建核桃基地2.4萬畝。采取“專業隊+農戶”的模式,完成板栗嫁接改造4.5萬畝、核桃嫁接改造1.5萬畝。

      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壯大林業產業經濟。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恒達公司等4家公司投資4500多萬元,在6個鎮20個村流轉耕地1.3萬畝,栽植油用牡丹1萬畝、育苗2000畝,建觀光展示園100畝,引進觀賞牡丹3萬株185個品種,建設牡丹和核桃套種、間作育苗、山坡立體栽植等實驗田200畝。新建油茶基地1500畝,種植中藥材23.2萬畝。

      創新林業發展機制,增強林業發展活力。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創新機制,大力推廣和鼓勵土地流轉、股份合作等經營形式,重點發展苗木花卉、木本糧油、森林旅游、林下經濟等高效特色林業。磨石溝千畝水雜果基地以黑窯溝林場為主體,成立陜西金鳳凰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流轉土地1350畝,由公司投資興建,與農戶共同經營管理、利益共享。漁坪、銀坪等村的油藥兼用牡丹基地以由公司集中租賃土地,企業自主經營,群眾就近就業,每戶可增加收入1萬多元。

      推薦閱讀:

      安岳縣:豐巖黃花開滿地 村民致富有盼頭

      貴州印江:大山蓋“被子”農民有票子

      沂水縣:現代農業花卉項目引領花木產業發展

      武寧:梔子花開樂農家 產業鋪就致富路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