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沖城而來,卻因高樓林立而放慢腳步,導致“消霾基本靠風吹”也舉步維艱。給風讓出一條道路,成為現今中國不少大城市在規劃中尋找驅霾策略中的亮點,專家表示這種城市風道,不僅可以讓風帶走霾,而且可以減緩熱島效應。目前,鄭州市正在做環城生態水系建設、兩環十七放射綠廊等,開辟風道。
【城市風向】
城市規劃“生態用地”成熱詞
留出通道,讓風吹
“過去我們講建筑用地、道路用地、工業用地、農村用地這些分類,現在城市建設要首先考慮生態用地,山水林田湖這些要素要體現,讓城市建在自然森林里,而不是水泥森林里,讓綠地和城市道路建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昨日,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偉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風道的提出從規劃上來說滯后了,但是也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猛回頭反思的結果。”孟偉講了兩套方案,一是依靠城市的鐵路線、河流、主干道等資源進行修改和完善;二是在城市新區開發中,要避免走以前規劃環保是短板的老路。
【專家連線】
城市規劃風道可以驅霾降溫
“風是流體力學,和水一樣,你總得給它通道。如果風速到達城市減慢,不僅不利于污染物擴散,還會形成熱島效應。”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二所所長匡曉明表示,城市規劃中以往考慮的公園是作為塊狀出現,而真正有風道作用的應該是形成綠廊的生態綜合體,可能包括廊道、濕地、公園等。“目前鄭州市正在做的環城生態水系建設、兩環十七放射綠廊等,已經是在做風道了。”
匡曉明說:“現在不好定論風道對于減霾的作用是十分之一還是五分之一,但是城市規劃中預留風道不管是對于城市發展還是大氣保護來說,都是一個科學的思路。”
孟偉稱:“它的意義在于,我們城市的發展更加注重以人為本。
鄭州
有風道雛形還需“修剪”和擴建
“事實上,鄭州近幾年的平均風速確實在降低。”鄭州大學環境科學研究院張瑞芹教授一直對鄭州大氣環境做跟蹤分析,她發現,霾靠風吹并非調侃,而是順應自然的規劃要求,“風速降低就憑空制造了很多靜風天氣,這也是有時候霧霾長久不散的原因。”
“兩邊加建200米隔離帶的南水北調工程,正在加緊綠化的京廣鐵路沿線正好是西北、東南走向。”鄭州市環保局環評處處長馬磊表示,鄭州確實有風道的雛形,但是需要進一步“修剪”和擴建。像惠濟區被稱為鄭州的后花園、二七區馬寨丘陵地帶也堪稱鄭州綠肺,“這些呼吸之地要串起來,才能形成一條風道”。
匡曉明曾參與過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規劃,他表示,鄭州航空港在規劃中至少預留了4條符合季節風向的生態廊道。
【城市對話】
鄭州
全城水系總動員生態廊道和鐵路沿線是天然通道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委員、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白紅戰:
鄭州市政府今年的重點工程之一就是生態建設,將以生態綠化、生態水系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帶動,在水系建設上,我了解到,今年年底前將完工總長度37公里的環城水系,在七里河入賈魯河口處進行擴挖,形成平原水庫(圃田澤),作為整個環城生態水系循環工程的水源,利用龍湖和象湖退水,將水輸送至潮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熊兒河、金水河等河道,線路總長度37公里。另外,“兩環十七放射”生態廊道建設和鐵路沿線兩側綜合整治、區級綜合性公園等都是在生態建設上給大自然留下風行的通道。
另外,3月7日鄭州市公布的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征集意見稿中,合理規劃城市和工業布局在政府職責中被明確提出。
北京
城市猶如攤大餅,難通風
全國人大代表孟偉:
我上世紀80年代初來北京,風沙感受非常明顯,后來北部防護林的建設,讓沙塵暴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后來城市高樓越來越密,越來越高,沙塵感受不到了,霧霾卻來了。
北京發展太快,城市功能中沒有所謂的組團,完全是連在一起的一張餅。而一些貫穿性的大街,比如長安街又是東西走向,跟風向并不一致,而且一兩條街只是一個局部,對于改善整個風道建設影響太小,而北京準備擴建的居民區小型綠地也只能改善微環境。所以,建風道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杭州
在綠地、水系形成廊道上,可能是個突破口
霧霾生存手冊創建人方達:
天堂杭州在驅散霧霾上,并沒有占盡地利。它三面環山,是個洼地,霧霾窩進來就不容易出去。以前錢塘江岸作為城市最開闊的地方,可以給風讓出一條路,但是現在錢江新城和錢塘江兩岸的高層樓盤開發,已經把這個唯一的風口堵住。所幸杭州的天然條件不錯,老天爺賞飯,接下來在綠地、水系形成廊道上,可能是個突破口。
另外,如果提風道規劃,需要每個城市都建,不然我的霧霾吹到你那里,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另外中國的道路建設一般是東西、南北走向,斜著的主干道或生態廊道并不多。
廣州
珠江兩岸高密建筑不利風行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廣東東方昆侖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朱征夫:
廣東沒有北方那么高的燃煤量,但是工業污染非常嚴重。廣州目前的情況是,主航道珠江在廣州段是東西走向,珠江新城兩岸的樓宇太高太密集。南沙新城的布局當中已經考慮風道規劃先行。廣東最大的一個變化是,已經將生態環保放進干部考核。
西安
以高鐵為基礎,規劃了4條風道
全國人大代表高西慶:
我是體會到城市通風的重要性,前幾年西安通秦嶺打了好幾條隧道,這幾條隧道一開,西安的空氣濕度大了很多,對于整個城市氣候都有了影響。
西安的霧霾也很嚴重,畢竟也有很多工業布局。現在西安以高鐵為基礎,規劃了4條風道。西北地區也有城市關注到風道建設,比如蘭州的“削”山引風,對于西部地區的空氣質量、濕度環境都應該有改善。
延伸閱讀
京津冀霧霾對河南也有影響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這三個經濟總量大、人口密度大的板塊,剛好也是這兩年霧霾最強的地區。”昨日,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偉接受大河報記者專訪時分析中國霧霾治理棋盤。
三個板塊都是提聯防聯治最集中的區域,也直接影響著對周邊更多城市的霾輻射,他們的推進力度如何?
孟偉表示,在聯防聯治方面,珠三角都在廣東省內,同在一個省轄區,廣東省制定政策在全省落實和協調行政障礙最小。
相比之下,京津冀一帶涉及面就太廣。孟偉表示,這一區域除了北京、天津、河北,還包括山東、山西、內蒙古,甚至遼寧等地,并且經常對河南的霧霾也產生影響。
長三角一帶,涉及上海、浙江、江蘇等省市。“珠三角因為氣候條件,霧霾嚴重程度相對較弱,但是長三角因為其經濟密度太大,治理霧霾和聯防聯治都是最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