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電 走進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五道營鄉十七道溝村,放眼可見山坡上郁郁蔥蔥的果樹林。“這片1萬畝果園的主要種植品種是蘋果梨,該園也是我縣2015年重點打造的一處萬畝林果示范園區。”豐寧縣林業局產業辦主任張靜接著說,“這片果樹林別看不起眼,將來可會成為當地百姓致富增收的‘綠色銀行’”。
豐寧縣近鄰京津,是京津生態屏障和重要水源地,肩負著為首都阻沙源、涵水源的重要使命,也擔負著為當地農民增資源、拓財源的重大責任。如何在山川增綠的同時,實現農民增收成了一大課題。為此,豐寧縣大力發展經濟林,努力尋找兩者兼得結合點,一手托起綠水青山夢,一手開辟農民致富路。
2015年,豐寧縣成立經濟林建設領導小組,下設林業產業發展辦公室,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林果產業發展的意見》,聘請省林科院專家編制了一批相關詳規,強力推進仁用杏、特色果品、森林旅游等主導產業發展。同時,提出到2020年,豐寧縣林果產業基地面積將達到210萬畝,全縣林果產業總產值達到17億元,農民人均擁有4畝杏扁、2畝高效經濟林,人均年純收入達到1500元。
依據豐寧縣地貌特征和氣候條件,全縣被劃分為壩上寒地生態經濟林、接壩特色生態經濟林和壩下經濟林三大功能區。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理念,結合三大經濟林分區,大力推進仁用杏、特色果品等經濟林產業發展,打造萬畝經濟林示范園區。同時,豐寧縣安排財政專項資金全力支持經濟林示范園區建設。目前,全縣新增以杏扁、時令果、園林綠化苗木、沙棘和中藥材為主的經濟林面積達7萬畝。
“看到搞果樹能掙錢,上邊又給了我們好政策,我可不能錯過這個好機會。”在談到自己新建的300畝果園,五道營鄉五道營村48歲的農民丁國軍滿臉笑容。
像丁國軍一樣,一大批農民相繼建起了自己的果園。“果園建成之后,林果技術專家還會定期來果園傳授管理技術。”土城鎮李泉窩鋪村劉青松對自己的“綠色銀行”充滿了希望,“聽了專家的講解,我學到了許多果樹管理知識,管理也跟上了,果園進入盛果期,一年最少也能收入300萬元。”
經濟林建設過程中,林果技術人員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服務、駐村指導等形式,深入基層傳授農民果樹修剪、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實用技術,培養出一大批基層林果技術能手。目前,工程區造林成活率均達到85%以上。全年累計舉辦林果科技培訓活動達50場次,發放科技資料7萬份,受益群眾達2.5萬人
推薦閱讀:
安徽岳西: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
河南內黃:春來苗木悄
新疆呼圖壁:苗木產業帶動精準扶貧
廣西賀州:科技創新,助推苗木產業提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