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四川溫江:“產銷一體 直購直銷”促進花木去庫存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7-12  

      四月春意盎然,對我區花木產業來說,正是銷售的最佳季節。但花木市場的寒潮仍未過去,許多曾經暢銷的花木滯留在地里,成了騰不出倉的“庫存”。今年以來,溫江萬春花木批發市場以“產銷一體、直購直銷”的創新模式,運營3個月時間,為我區花木去庫存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當記者來到溫江花木批發市場時,看見市場負責人曾建偉正在與河北來的一位客戶洽談。這位客戶名叫錢春杰,可以說是溫江花木的老客戶了。之前,錢春杰來溫江選購花木的時候一般都靠花木經紀人帶著東奔西跑的采購產品,幾天下來累得精疲力竭。如今不用那么勞神了,依照樣品購買,不再東奔西跑。

      據了解,溫江萬春花木批發市場不僅吸引了外地客戶,本地花農也主動上門求助,把自家希望“去庫存”的花木做好登記,批發市場便把其作為服務對象,技術指導、施肥噴藥等,均有專人負責聯系。市場負責人曾建偉告訴記者,平價買平價賣,取消了許多中間環節,受益最大的其實是花農。

      高玉蘭是萬春鎮鎮江村2組的村民,她家地處偏僻,信息閉塞,有一百多棵紅梅種植10多年了,一直找不到買主,當她聽說有個溫江花木批發市場后就主動與市場聯系,希望溫江花木批發市場幫個忙,幫她銷售紅梅。沒過幾天,高玉蘭家的紅梅就因品質優,被批發市場以略高于當前同類產品的價格全部收購倉儲。

      像高玉蘭家這種品質優良,卻因為沒信息、沒渠道而滯銷的花木產品,在我區大量存在。花農有貨難找買家,買家尋不到滿意的產品,其主要原因就來源于信息的不對稱。如果說有這么一個平臺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那一定能很大程度的促進溫江花木的“去庫存”。曾建偉告訴記者,興建批發市場之初,他和他的同伴們在全區采集了大量的數據信息,建立了花木產品數據庫,張三李四有多少苗木,品種是什么,規格有多大,開枝、形狀、品相均登記在冊。高玉蘭家的紅梅也在“檔案”之列,買家需要什么產品,不通過任何中間商,打開電腦搜索,產品全數亮相,選中產品后,就可以直接與花農聯系購買。中間商也就是花木經紀人,長期以來,溫江花農銷售花木產品,要經過兩三個層次的中間商,產品才能銷售得出去。不少花農曾抱怨說,種樹的不如販樹的,意思就是中間商獲取的信息費比種植戶獲取的效益還要高。而花木批發市場“產銷一體、直購直銷”的營銷模式,就打破了這個不成文的規矩,最大限度的保障了花農的利益。

      曾建偉在經歷了3個月的市場營銷后,著實看到了這方面的優勢。當然,他的花木批發市場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試營業3個月,銷售額已超過一千萬元,超出了預期計劃。

      在溫江,遍地花木,遍地市場的狀況下,形成自己獨特的營銷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曾建偉告訴記者,信息經濟加口岸經濟,再加上明明白白的直購直銷方式,很快信譽度得到明顯提升,局面由此打開。

      記者在批發市場看到,一百多畝地的市場里,劃分成若干小方塊,每個方塊內展示一個品種,比如桂花、紫薇、海棠和地被植物等等一應俱全,客商一旦進入市場,在展示區內遛達一圈,幾乎看遍了溫江在地花木。在確定品種、規格、價格后,就可以坐在貴賓室享受服務,根本不用操心勞神,只待發貨返程。過去比較復雜的購銷方式,如此一來,簡單明了。按照目前的發展模式,曾建偉計劃在兩三年內把規模擴大到500畝,充分利用二繞高架橋下面的空地,向上下拓展。展示區、倉儲區、試種區等項目均細化,更好的服務南來北往的客商。

      陣痛是轉型期,也是激發新模式的機遇期。直購直銷、產銷一體的模式給拐點期的溫江花木行業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去庫存、降成本。它的優勢在于,經銷商可以直接跟花農面對面,減少中間環節費用,受惠于花農。

      推薦閱讀:

      河南洛寧:30個優良品種 每年向各地輸送良種苗木

      四川廣安:引進業主建千畝花卉苗木基地

      四川萬源:林下經濟大發展 農民鼓起錢袋子

      廣西昭平:大力種植經濟林、生態林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