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有句形容特產(chǎn)的俗語:“沙窩的蘿卜張家窩的棗,曹莊子養(yǎng)花水土好。”地處古運河畔的西青區(qū)中北鎮(zhèn),已經(jīng)有200多年種植花卉的歷史,境內(nèi)的曹莊子村更是遠近馳名的花卉種植地,自清末就盛產(chǎn)“晚香玉”“霸王鞭”等花卉品種,還被農(nóng)業(yè)部評為“中國晚香玉之鄉(xiāng)”。今年3月26日,第八屆曹莊子花卉旅游節(jié)將啟動,在春暖花開之時,曹莊子這個百年花鄉(xiāng)將滿滿的春意迎進了津城。
一株晚香玉,不但為天津增添了誘人的花香,也讓中北鎮(zhèn)的人們在播下種子的那一刻起,就有了收獲和希望。中北鎮(zhèn)的土壤到底蘊藏著怎樣的秘密,能讓眾多花卉優(yōu)雅綻放,香滿津城呢?
中北鎮(zhèn)的花團錦簇來源于這里獨特的水土,由于這一帶的村落多依南運河而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適宜水稻、蔬菜、花卉的種植,從清朝中葉開始,曹莊子和鄰近幾個村莊廣植晚香玉、菊花、霸王鞭等花卉,到清末發(fā)展為名噪京津的花卉之鄉(xiāng)
舊時,深巷里悠長的賣花聲,曾是天津人心中最動人的生活記憶之一。文史學者李長平告訴記者,清末民初,天津城常有小販挎著花籃沿街叫賣:“晚香玉——瓣兒蘭花——”悠揚的吆喝聲傳遍大街小巷,大姑娘、小媳婦,大戶人家的太太、小姐和租界里的貴婦爭相購買。那時,曹莊子的花就已香滿津城。
中北鎮(zhèn)的花團錦簇來源于這里獨特的水土。據(jù)史料記載,中北鎮(zhèn)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彭越和呂布曾筑城屯兵,稱為“呂彭城”。明朝初年,燕王朱棣掃北,隨軍移民在此安居,漸成村落。由于這一帶的村落多依南運河而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適宜水稻、蔬菜、花卉的種植。清朝初年,這里發(fā)展成津西糧倉。從清朝中葉開始,曹莊子和鄰近幾個村莊廣植晚香玉、菊花、霸王鞭等花卉。到清末,這里發(fā)展為名噪京津的花卉之鄉(xiāng)。
清初,種菊、賞菊已經(jīng)開始在天津盛行,長蘆鹽運使司衙門由滄州移至天津后,不少鹽商紛紛在天津大建庭園,植樹栽菊。夏季晚香玉花期一到,在當?shù)刈园l(fā)形成的花卉早市上,前來買花的人最多時達到上千人
民國時期,曹莊子的晚香玉源源不斷地供應租界,這在一本名為《租界生活:一個英國人在天津的童年》的書中得到了印證。
這本書的作者布萊恩·鮑爾生于天津,在英租界生活了18年。他本打算讀完大學后回到中國當一名教師,但他過了將近40年才得以重返天津。他的這本回憶錄記述了當年租界各方面的細節(jié),尤其是租界中外國人的生活,向讀者展示了一個英國孩子在這一奇異又充滿異國情調(diào)的城市度過的童年歲月。
書中有一個章節(jié)《賣白蓮花的老頭兒》,講述的便是當時小販在租界賣花的場景。然而,文史學者徐鳳文指出,譯者應該是對當年天津的市井生活有些隔膜,“白蓮花”是諧音,準確的叫法是“瓣兒蘭花”,小販吆喝的是“瓣兒蘭花也——晚香玉——”,“瓣兒蘭花”就是玉蘭花。
新中國成立后,中北鎮(zhèn)傳統(tǒng)品種的花卉種植有所發(fā)展。1956年,曹莊子村所在的滿天紅高級社成立了花區(qū),各生產(chǎn)隊由花區(qū)統(tǒng)一向市內(nèi)銷售花卉。1958年,曹莊子建起花窖,從南方引進茉莉、朱槿牡丹、白蘭、紅葉桂花等花卉,品種有所增加。上世紀80年代初,一些農(nóng)戶主要以種植晚香玉、月季、菊花等為主。
本世紀初,當?shù)卣罅Πl(fā)展花卉業(yè),中北鎮(zhèn)再度掀起種植晚香玉的高潮,種植的品種有單瓣、重瓣、白色、粉白色等。那時,每年夏季晚香玉花期一到,在當?shù)刈园l(fā)形成的花卉早市上,一束束剛剛采摘下來的清香襲人的晚香玉就吸引了許多花商和愛花者,前來買花的人最多時達到上千人。
除了晚香玉,劍蘭、玫瑰、百合、菊花等都是曹莊子的優(yōu)勢花卉品種。事實上,天津人對菊花的喜愛由來已久。李長平告訴記者:清初,種菊、賞菊已經(jīng)開始在天津盛行,特別是自清康熙十六年長蘆鹽運使司衙門由滄州移至天津后,天津成為長蘆鹽的主要集散地,致使鹽商在天津的經(jīng)濟地位迅速崛起,不少鹽商紛紛在天津大建庭園,植樹栽菊,金秋菊花綻放時,便結集文人巨賈酌酒賞花,對菊吟詠。
1930年11月15日的《益世報》發(fā)表題為《南開菊展洋洋大觀》的文章稱:本市南開中學之菊花展覽會,自開幕以來,每日門前車水馬龍,士女如云,絡繹不絕。據(jù)該校統(tǒng)計,平均每日參觀人數(shù),確超千人,當此金風之際,有如此洋洋大觀之菊展,點綴秋光,津門生色。
2003年,曹莊子花卉市場旁建成了亞洲最大的市內(nèi)熱帶植物觀光園——天津熱帶植物觀光園,花卉旅游成了曹莊子的新名片。曹莊子人依舊在每一個寒來暑往中,伴著一顆花種子,從落到土壤到生根開花,在花開花落間體會生活最本質(zhì)的滋味。
1997年后,中北鎮(zhèn)投資建設了花卉市場,又建成了智能溫控的新型花卉交易大廳,搬進花卉市場的馮云生意好了起來。每天,不但有很多本市的客戶前來買花,廣東、福建、江蘇等地的客商也經(jīng)常光顧
馮云從1988年就在曹莊子種花,和這里的所有養(yǎng)花人一樣,馮云關注著手里每一朵鮮花從含苞到綻放的過程,精心呵護它們的每一個成長瞬間。幾十年來,馮云種植的花卉從最初的晚香玉、玫瑰到如今的劍蘭、紅掌等,已有十幾個品種。作為土生土長的曹莊子人,馮云相信,培育一種絢爛綻放的花朵,除了靠土壤、天氣、水和陽光,還要依靠養(yǎng)花人的耐心和愛心。他相信,每一株花都是有生命的。
曹莊子人的種花技能,似乎是融在土壤和血液里的,從種子的培育到保鮮、貯藏等,他們都付出了最大的心血。“這幾年我們也在搞花卉科研,農(nóng)科院的學生和老師們經(jīng)常來給我們講課。我們種花時采用了現(xiàn)代化的設備,比如新型日光溫室、節(jié)水灌溉設施、施肥設備等,一切都為了讓花開得更多、更美。”馮云說。
好酒也怕巷子深,花香也需識花人。最初,馮云只是在自家院落種花,然后,開著車到全市各個零售花店兜售,但是后來隨著種花的人越來越多,他一度遇到了賣花難的問題。1997年后,中北鎮(zhèn)投資建設了花卉市場,又建成了智能溫控的新型花卉交易大廳,搬進花卉市場的馮云生意好了起來。每天,不但有很多本市的客戶前來買花,廣東、福建、江蘇等地的客商也經(jīng)常光顧。
如今走進曹莊子花卉市場,猶如走進花的世界、綠的海洋,撲面而來的,除了濃郁的花香,還有百年來流傳下來的人們對花卉生生不息的情感和依戀。
推薦閱讀:
海南海口:三角梅產(chǎn)業(yè)借花展“起步”
山東廣饒:花卉首次走出國門 全年出口銷售額可達1000萬元
江西九江:花卉苗木銷售紅火 年產(chǎn)有望達到2.2億株
福建長汀:實施整村推進林下經(jīng)濟 綠色發(fā)展產(chǎn)業(yè)富民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