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來,蛟河市積極“轉觀念、調結構、促升級”,創新思維、科學規劃,按照著生態文章,建設生態民生林業,謀永續發展的目標,緊緊圍繞“生態安全屏障”發展定位,深入實施生態建設戰略,加快林業發展、加強生態建設,以林業項目建設為載體,不斷加大林業產業開發扶持力度,生態環境呈現出良好局面。
面對歷史原因形成的資源匱乏、生態惡化的重壓,蛟河市林業局改變經營思路,把單一的木材生產轉到生態建設的發展上來,不斷減少森林經營性消耗。實施封山育林,綠化秀美山川,向生態要效益,用市場調結構。一個名為“五五三二一”的龐大工程——開展退耕還林、“三北四期”防護林、重點公益林、速生豐產林、松花江流域治理5項工程開始在全市實施。隨著我省拉法山國家森林公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通過不斷增資,園林綠化、森夥房地產、森興礦業、鋼架結構、軌道車輛配件等10余個分公司、子公司相繼成立,經營范圍已經拓展到木業、旅游、房地產、礦業、生產車輛軌道配件、商貿、園林、物流、物業,以及進出口等多個行業。安置社會閑散人員、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和員工子女配偶就業達9000多人,實現了蛟河林業系統無下崗職工的既定目標。
市林業局率先在全省實施產業轉型,實施產業發展股份制發展模式,率先在全省實施森林旅游經濟,變砍樹為看樹,打造了全國知名紅葉品牌,已經走出了一條“跳出林業發展林業”的新路子,不僅使林業煥發生機,而且將旅游業打造成了蛟河市的新興支柱產業。
“十二五”期間,蛟河國家重點公益林工程建設成績斐然。蛟河市對山區實行“五禁”,即禁墾、禁伐、禁牧、禁獵、禁盜的保護林木植被政策,抓好資源林政管理、大力實施造林綠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等工程,嚴厲打擊毀林犯罪、查處濫砍盜伐、亂捕濫獵案件等工作,采取多種途徑清理被非法侵占的林地。為加大對林地的管護執法力度,蛟河市林業局先后開展了“百日會戰”、“綠盾”、“綠劍”、“利劍”、“加強林地保護、制止毀林開墾專項行動”、“整治年”、“清收還林”等一系列關注森林活動,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實現了“雙增長”,極大地改善了全市的生態環境。林地面積增加到421.01萬畝,活立木蓄積量增加到2865萬立方米。森林火災成災率連續35年控制在0.5‰以下,榮獲省人民政府授予30年無重大森林火災先進單位。森林病蟲害成災率連續多年控制在0.5%以下,種苗產地檢疫率均為95%以上。
蛟河市還加大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停歇地、繁殖地的野外保護力度,加大野生鳥類遷徙通道及歇息地的獵具清查收繳力度。林業局積極開展野生動物保護的執法檢查工作,嚴厲打擊非法獵捕、收售國家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違法犯罪專項治理活動,野生動物也逐漸增多,在天北、新站、慶嶺、松江、漂河等鄉鎮,黑熊等大型野生動物頻繁出現,特別是近年來還發現東北虎在本區域出沒。
蛟河市積極打造民生林業。各林場大力利用林地和不起眼的溝趟子,積極扶持引導林蛙、小漿果等特色產業工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蛟河黑木耳突破6.5億袋,中草藥種植面積發展到5.2萬畝,小漿果發展到3.7萬畝,年產林蛙油干品50噸,蛟河市已成為長白山林蛙主產區、國家北五味子產業基地和東北大型的食用菌生產基地之一。
為了改善林業職工遠離市區,不方便的狀況以及年久失修、低矮破舊和無房困難職工的住房問題,蛟河市結合國有林場改革和生態移民工程,啟動了總投資2.4億元的林業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相繼實施了廉租房建設、危舊房改造、平房維修等工程,如今,在天崗鎮東、蛟河經濟開發區天津街、蛟河河北街道團結村泡子沿屯,新建了總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的3個保障房小區,讓3048戶蛟河市林業職工圓了安居夢。
該市積極啟動生態建設利民富民工程,幫助農民發展果樹產業,建設綠色銀行。采取因勢利導,用活國家生態建設政策,幫助蛟河市慶嶺鎮和平村農民依靠慶嶺活魚一條街和紅葉谷旅游景區的青山綠水以及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發展旅游產業、果樹產業、山頭經濟,收益頗豐。全市17個鄉、鎮、街(區),涉及2.34萬戶直接受益,累計糧款和醫療補助兌現達到1.83萬元。自2011年,蛟河市實施第二個10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以來,蛟河市共完成省級綠化村屯158個,完成“森林小鎮”綠化1個,義務植樹294萬株,完成天崗礦區廢棄料場植被恢復一處,面積3.98萬平方米,這些綠化成果有效地改善了當地生產生活環境?!疤焖{、地綠、水清”的林業夢實現了,群眾充分享受到了“生態立市、林業富民”的成果。
推薦閱讀:
四川宜賓:高縣種植菊花畝收5000元
福建南平:懸崖菊栽培技術獲特別獎
江蘇如皋:全方位支持花木盆景發展
河南南召:試行“花木證”長成“搖錢樹”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