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的鮮花姹紫嫣紅。
時值初冬,草木枯黃,而在赤峰市紅山區西城街道辦事處大三家村特色花卉繁育基地的大棚里,各色鮮花競相怒放、嬌艷欲滴,猶如一幅幅五彩斑斕的春日美景。
大三家村地處新老城區結合部,隨著城市框架的拉大,農業資源與“粗放型”發展方式之間的矛盾日漸凸顯。如何把有限的土地資源用在刀刃上,幫助村民實現增收致富?村里的做法是,依托便捷的交通環境和地緣優勢主攻特色花卉產業。
“過去這里就有經營花卉的基礎,但都各自為戰,自己種的花自己銷售,沒有形成規模。”大三家村黨支部書記王永泉說,經過反復考察與論證,“2010年,我們籌資1億多元建成了蒙東地區單體面積最大的天虹花卉市場。”
據悉,這個建筑面積2萬多平方米的市場現在已經有500多家商戶入駐,帶動就業1000多人,其中有2/3的商戶是當地農民,去年交易額達1.6億元。花卉市場開業后,村里又整合土地資源100多畝、建設44座溫室大棚用于特色花卉種植與繁育,并成立了天鑫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還配置了移動苗床、微滴灌、水源熱泵制冷制熱等全自動管理系統。目前,風仙、仙客來、蝴蝶蘭等20多個品種花卉都實現了自主繁育,產品除供本地市場外,還遠銷東北、華北等地,年銷售各類花卉600多萬株(盆),產值達700多萬元。
興一項產業,富一方百姓。村民鄭建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他家種的1畝大棚花卉,1年最多收入3萬元,自從村里建起了花卉市場,他種的花卉可以直接到市場銷售,收入比原來翻了一番。今年59歲的村民桑景學將土地一次性轉租給合作社,他“搖身一變”成了產業工人:“現在我是合作社的‘領班’,每個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資。像我這樣的大齡工人還有40多人,工資都至少在2100元以上。”
推薦閱讀:
女排國手薛明退役后開花店
林衛東:鐘情養菊58年 古稀老人淡如菊
農民足不出戶售出2億元苗木 互聯網+讓桂花天香四溢
崔繼梅:一花一世界 順勢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