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行駛在六盤水境內的高速路上,公路兩旁生機勃勃的樹木不禁讓人眼前一亮,有被譽為“維C之王”的紅心獼猴桃,還有金黃燦燦的刺梨,有被稱為“長壽果”的核桃,有世界上公認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紅豆杉……這是我市全力打造高速公路沿線綠色經濟走廊以來出現的新景象。
我市根據生物多樣性、氣候等特點,堅持“把生態做成產業、把產業做成生態”的發展思路,以“生態美、百姓富”為目標,以建設山區特色經濟為突破口,以實施“3155工程”為載體,積極調整種植結構,提高土地生產力。在滬昆高速、六鎮高速、水盤高速沿線可視范圍內大力實施以獼猴桃、刺梨、核桃為主的經濟林種植。先后完成了“六沿綠化規劃”和“三線六帶產業發展規劃”,為山區特色經濟提供了科學依據。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市、縣、鄉及實施主體投入資金15000萬元,完成經濟林種植12.55萬余畝,其中滬昆高速公路盤縣段沿線67公里可視山體種植7.4萬畝(刺梨4萬畝、核桃3.1萬畝,其他經濟林0.3萬畝);水盤高速公路盤縣段沿線44.2公里可視山體種植4.2萬畝(刺梨2.6萬畝、核桃1萬畝、其他經濟林0.6萬畝),水城段沿線45.7公里可視山體種植刺梨、核桃、楊梅、車厘子0.17萬畝;六盤水至鎮寧高速公路六枝段57公里沿線可視山體種植刺梨、核桃、枇杷、桃、梨、李、紅豆杉0.456萬畝,水城段28.4公里沿線可視山體種植核桃、桃、梨、紅豆杉0.32萬畝。
經3到5年精心管理,這些精心打造的綠色經濟走廊,將建成六盤水的特色經濟產業帶、沿線農戶的致富線、展示涼都對外形象的旅游觀光景觀帶。
通過“綠色經濟走廊”的打造,我市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自六六高速全面開通以來,水城縣在公路沿線集中連片種植蘋果、梨、桃等精品水果,這些果樹覆蓋了六六高速兩側的荒山、耕地,形成一條綠色經濟長廊,直接受益農戶達1300余戶。六枝特區著力在水黃公路、六六高速沿線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人居環境,整合資金資源投入示范性小康寨建設,努力建設一批宜居、宜業、宜游的山地特色美麗鄉村。美麗民居的改建不但改善了公路沿線居民的居住環境,同時也提高了當地居民生活水平。
如今,高速公路沿線的生態環境改善了,森林的覆蓋率也提高了,促進了高速公路沿線農業綜合開發,有力地推動了全市農村經濟發展。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