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高原湖泊,如何實現美景宜居?歷經滄海桑田,數度滇池問診,滇池治理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如何看待滇池的過去與現在,如何為滇池找到符合它的定位?
云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昆明市“一湖兩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專家督導組成員、環保專家曾廣權指出,“新昆明”是一個“自然-社會”復合生態系統,而以滇池為主體的高原湖泊是昆明地區的基質景觀。他認為,依靠自然的力量修復,乃是治理滇池的根本之策。
而昆明市社科院原院長、滇池泛亞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龍東林則認為,此屆昆明市黨委政府把水的因素作為城市的基礎因素考慮,提到這么高的位置,在歷史上還屬首次。滇池是昆明城市發展的基礎和支撐,應以滇池流域為依托制定城市發展規劃,在頂層設計中將滇池作為整個城市的最重要的生態因素進行考慮。
“新昆明”應放在復合生態系統中看待
多年以來,滇池治理從未停止。幾經沉浮,我們需怎樣重新看待滇池及滇池治理?曾廣權提出,包括滇池流域在內的生態系統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它們所提供的供給、調節和文化服務,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由于世界人口急劇增長、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對各種自然資源過量,無節制地開發,生態系統的壓力愈來愈大。滇池流域也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沒有逃脫這樣的宿命。
昆明市委書記程連元在滇池治理的調研中就明確指出了滇池與昆明城的關系。程連元指出,要把滇池治理和整個城市發展聯系起來。滇池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城市管理也是一個系統工程,滇池又居于重中之重。所謂量水發展、以水定城,就是根據水資源量和滇池保護治理的需要,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出更嚴厲的約束條件,合理控制城市規模。要把科學治理和嚴格管理結合起來,利用科學手段,有計劃地系統治理滇池。
人們應當如何看待“新昆明的建設”?曾廣權指出,“新昆明”是一個“自然-社會”復合生態系統,它由森林子系統、農田子系統、湖泊河流子系統、城市子系統組成。原有的城市格局為“一湖四片”,四個城市組團之間,為農田生態系統。隨著昆明市的發展,已出現不顧原有規劃,大量侵占農田,四個城區連成一圈的趨勢。
說到滇池流域,它是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同時滇池流域還是一個湖泊-河流-流域三位一體的自然-社會復合生態系統。曾廣權分析說,流域是湖泊之“源”,湖泊是流域之“匯”,河流是流域與湖泊之紐帶。在新昆明的建設中,應對滇池流域進行生態功能分區和總體規劃,通過提高各個子系統的生產力支持新昆明城鎮子系統的建設。農田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功能就既能提供糧食、蔬菜、水果等光合作用產品,還能在補充地下水方面發揮作用。所以,一定要保持一定面積的農田。
依靠自然的力量修復自然
水葫蘆治污法、補水治污法……近年來,已有不少治理滇池污染的方法逐漸被人們所熟知。在曾廣權看來,必須本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精神,解決滇池流域內水資源,氮、磷等物質平衡的問題,減少對外界的依賴。為了切實解決好水資源在流域內循環利用與動態平衡問題,不宜實施部分污水處理廠的尾水外排工程。他建議污水處理廠的尾水應當進入環湖濕地,然后再進入滇池外海。這樣既為滇池外海補充了清水,又提高了水體的透明度,有利于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恢復沿岸帶、底棲帶、浮游帶生物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此外,還可以加快滇池水體的逆時針轉動和外排,使水體的氮、磷處于輸入、輸出動態平衡中。滇池生態系統的生產力總體上得到提高以后,水草、水生經濟作物、動物產品等將從水體中取出大量的氮、磷。由此可見,依靠自然的力量修復自然,乃是治理滇池的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