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為薔薇科薔薇屬植物,它花姿卓約,色彩艷麗,香味濃郁,花期特長,適應性廣,與菊花.香石竹.唐菖蒲為世界四大鮮切花,是世界花卉產業的支柱產業。
1.形態特征
月季別名月月紅.四季花.勝春.斗雪紅,薔薇科薔薇屬,常綠或半綠直立灌木,通常具鉤狀皮刺,小葉3-5,廣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5-6cm,先端尖,邊緣有鋸齒,兩面無毛,表面光澤,葉柄與葉軸有散生皮刺和短腺毛;花常數朵簇生,稀單生,徑約5cm,深紅,粉紅近白色,微香,果卵形至球形,長1.5-2cm。薔薇果,有紅.黃.黑等色,呈圓.扁.長圓等形狀。
2.生態習性
月季喜日光充足,空氣流通.排水良好.能避冷風和干熱風的環境。喜溫暖,大多數品種最適宜的白天氣候為15-26℃,夜間溫度為10-15℃。夏季高溫持續30℃以上,則開花減少,品質降低,進入半休眠狀態。冬季一般品種可耐-15℃低溫,耐寒品種可耐-30℃低溫。香水月季較喜溫暖,其抗寒性較雜種香水月季差。月季喜肥,宜栽于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質,ph值6-7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但對土壤的適應范圍較寬。空氣相對濕度以75%-80%為宜,但在稍干或稍濕的環境中,亦能正常生長。有連續開花的特性,若每次開花后進行適度修剪,并澆水施肥,則可開花不絕。要求潔凈的大氣環境,如遇污染(煙塵.有毒氣體及酸雨等),均妨礙其正常生長發育。
3.用途
月季四季開花,花色豐富,品種繁多,類型各異,是目前用途最為廣泛的一種花卉,是世界四大鮮切花之一,也是產值最高的花卉種類之一。在園林中,月季可以大面積用于園林綠化地,可做花壇.花境.也可植于庭院.樓前或布置成月季專用園,有些月季品種適宜做成花架.花籬。
4.繁殖方法
月季多用扦插或嫁接法繁殖,也可用播種繁殖。播種只用于培育新品種或用于播種野薔薇獲得大量砧木。
4.1扦插繁殖:
插穗選擇和修剪:選擇當年生.沒有病蟲害的健壯枝條(以花后枝條較好)。剪除枝條上部,選取枝條中.下部,每10厘米左右剪截1段,作為一根插穗,其上保留3--4個腋芽。不留葉片或僅保留頂部1--2片葉片,以防插條內水分和養分流失,以利扦插生根及控制枝.葉生長。插穗上端剪成平口,下端剪成斜口,剪口距腋芽1厘米。剪口要平滑,以便形成愈合組織。
扦插前處理:浸泡法。用2號ABT生根粉配成30--50毫克/千克溶液,將插穗以50--100根捆為1捆,下端2厘米浸入該溶液2--4小時,取出后插入苗床,深度3--5厘米。
快蘸法。用50%酒精和萘乙酸或吲哚丁酸配成500毫克/千克溶液,將插穗下端2厘米浸入該溶液中2--5秒,待藥液稍干后,立即插入苗床。
扦插后的管理。扦插后充分澆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小弓棚遮蔭.保濕。前十天勤噴水,保持較濕的環境;10天后,控制噴水,見干再噴,保持稍干的濕潤狀態。插穗在20--25℃的環境中,20--35天即可生根,生根率達95%以上。新根形成后,應適時澆水追肥,促進苗體地上.地下均衡生長。
4.2嫁接繁殖:
通常以野薔薇為砧木。
芽接法:用張勢旺.稍萌動的腋芽連皮剝下做接芽,砧木切一個“丁”字形,長1.5厘米,把接芽嵌入接口內,用塑料帶綁緊,30天后成活。
枝接法:在砧木離地3-5厘米處進行劈接,要求接穗為未展開的嫩稍,粗細與砧木相當,接后用塑料帶扎實,10天后就愈合成活。
另外組織培養也是月季繁殖的重要手段,可在短期內獲得大量無菌種苗。
5.修剪
月季是一種生長旺盛的花卉品種,為了更好生長,必須做好修剪和摘心工作。
修剪范圍:除去枯枝,老枝;除去多余的莖.枝;除去病枝.傷枝與沒有希望正常生長的莖枝;控制生長與開放時間。
修剪程度:修剪程度可高剪(留15-20個芽眼).中剪(留6-8個芽眼).低剪(留2-3個芽眼)。一般的高剪,長勢差的低剪。
修剪技術:刀具要潔凈鋒利,可以加快修剪速度,促進剪口愈合;修剪切口應在腋芽上方0.5厘米處,芽生長30度傾斜角修切,不能離得太遠或太近,否則出余頭壞死而枯縮下去,芽受損死亡和新枝被風掛斷等現象。
修剪時間:根據切花的需要時間,通常要提前6-8周修剪,迫使其休眠一周。
修剪方式:一是更替修剪法,即春季第一次采切后,全株修60厘米高,一部分低剪,等低剪開花時,在低剪,這樣輪流;二是一次性統剪法,即5月采花后,全部低剪成一樣的高灌木狀,一年生的修成45厘米高,二年生60厘米高,這樣方法5-6周基本停產。
摘心:在新稍生長到15-20厘米時,將頂部去掉3厘米左右,從而促進側芽的萌發成枝,到一定長度再摘心,主側枝能產足夠花朵為止。摘心在定植初期是為了調整株形,開花后是為了控制花期。
6.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主要有白粉病和黑斑病。
6.1月季白粉病
癥狀: 月季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危害月季.玫瑰.薔薇等植物。病菌侵染月季的葉片.花器.嫩梢等。早春,病芽展開的葉片上下兩面布滿白粉。葉片皺縮反卷,變厚,逐漸干枯死亡,成為初侵染源。生長季節葉片受侵染,首先出現白色的小粉斑,逐漸擴大為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白粉斑,嚴重時白粉斑相互連接成片。嫩梢和葉柄發病時病斑略腫大,節間縮短。花雷被滿白粉層,萎縮干枯。病輕的花蕾開出畸形花朵。
總之,白粉病對月季危害較大,病重引起早落葉.枯梢.花蕾畸形或不能開放,連年發生則嚴重地削弱月季長勢。該病病原是薔薇單囊殼菌。月季上只有無性態,即粉孢霉屬真菌。結合修剪除病枝.病芽和病葉并銷毀,以減少侵源。藥劑防治月季白粉病的方法如下。
休眠期噴灑波美2—3度石硫合劑,消滅病芽中的越冬菌絲,或病部的閉囊殼。
藥劑防治常用的有2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苯萊特(丁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碳酸氫鈉250倍液。硫黃粉常用于溫室的冬季防治。
6.2月季黑斑病
癥狀:月季葉片.嫩枝和花梗均可受害。葉上病斑初為紫褐色至褐色小點,后擴展成直徑1.5—13毫米的圓斑,黑色或深褐色,邊緣纖毛狀,但個別品種上邊緣也可整齊光滑。病斑周圍常有黃色暈圈包圍。在擴大鏡下,病部可見黑色皰狀的小粒體,病斑往往幾個相連,病部周圍葉大面積發黃,使得病斑成為帶有綠色邊緣的"小島"。病葉容易脫落,但有些月季品種卻不脫落。幼嫩枝條和花梗上產生紫色到黑色條狀斑點,微下陷。病害嚴重發生時,整個植株下部及中部片全部脫落,僅留頂部幾張新葉。
防治方法:隨時清掃落葉,摘去病葉,以減少侵染來源。冬季對重病株進行重度修剪,清除病莖上的越冬病原。
盆栽時不要放置過密,最好不直接放在地面,以免地面積水時盆土過濕,最好的是放在階梯形的植臺上。改進澆水方式和時間,應從盆沿澆入,避免噴澆。不在晚間澆水,以免葉片上有水時不能很快干燥,有利病菌入侵。
藥劑防治。夏季新葉剛剛展開時,即應開始噴藥,一般7~10天1次。使用的藥劑有50%多菌靈加濕性粉5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500倍液,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500倍液,或1:1:100倍波爾多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200倍液。冬季修剪后也可噴波美3~5度的石硫合劑,以鏟除病菌。
通過從月季的栽植.水肥管理.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各階段的生產實習,詳細了解了月季花栽培管理的全過程,通過實踐掌握了月季花栽培管理技術.繁殖和病蟲害防治的方法。并對月季花的栽培管理談了自己粗淺的認識,初步掌握月季花的栽培與管理技術,對今后的實踐有了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 觀賞園藝卷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6
[2]王蓮英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0
[3]陳俊愉 程緒珂 中國花經 上海文化出版社
[4]李宗國 植物病蟲害防治 北京文化出版社 1993年2月
[5]北京林業大學園林系花卉教研組 花卉學 中國林業出版社 1990
[6]徐文輝.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規劃.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6
[7]周初梅.花卉養護. 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
[8]胡長龍.花卉栽培學. 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9]周初梅.潘冬梅,寧妍妍等.《園林規劃設計》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
[10]俞孔堅等.花卉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北京:中國南方園林出版社,2003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