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入WTO不僅直接影響到我國的商貿進出口、產業調整,還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影響到市政園林的規劃設計,并要求政府部門實行規范化管理與法制化建設。中國積極加入WTO,應對國際市場的挑戰,也是尋求自身發展的機遇。
關鍵詞:WTO 中國園林 建設發展
加入WTO不僅直接影響到我國的商貿進出口、產業調整,還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影響到市政園林的規劃設計,并要求政府部門實行規范化管理與法制化建設。中國積極加入WTO,應對國際市場的挑戰,也是尋求自身發展的機遇。
一、熟悉規則,把握行情
按我國學科專業分類標準,風景園林可劃入城市規劃這一平臺。在我國加入WTO的談判中,有關規劃設計內容屬于服務貿易談判[1]內容,相應的具體承諾是《服務貿易總協定》的組成部分。服務貿易是服務業的國際交換。《服務貿易總協定》是在世貿組織協定中,對全球服務貿易的規劃、運行機制進行規范的協定。其服務方式分為如下四種:第一、跨境交付;第二、境外消費;第三、商業存在;第四、自然人流動。
服務貿易總協定的基本原則,分兩個部分:
(1)普遍義務和原則。其中重要的最惠國待遇、透明度原則,要保證成員各方新制定的或修改的法律、法規和行政措施應通知服務貿易理事會,非歧視地公平競爭、開放市場。
(2)具體承諾原則。各成員方在談判中就服務領域的市場準入、國民待遇等方面的承諾;另包括水平承諾和部門承諾兩部分。水平承諾涵蓋創業組織出資比例、人員流動等方面的承諾,部門承諾包涵設計的準入限制程度、合作方式、服務提供者等方面的承諾。一般來說雙方限制日益趨少,經營服務自由度明顯增加。
熟悉游戲規則,把握市場行情,就能取得主動權。世貿組織的老成員國,一般都是發達國家。他們有長期“世貿”的經歷和經驗,他們善于利用國際法規做好每筆生意而獲得成功。相比較長期在計劃經濟軌道上生活慣了的國人,宛若剛上戰場的新兵,要打贏這一仗,當然免不了多花代價,做好充分準備,武裝好自己,提高戰斗力。
二、要戰勝對方,先戰勝自己
加入WTO,面對國際市場,面對眾多競爭對手,無疑要有一個“知己知彼”的備戰過程,并應盡量在“開戰”之前完成這一任務。再不能以交“學費”來掩蓋“失策、失機、失敗”,聊以自慰而使國家和人民吃虧。所以,要戰勝對方或取得雙贏,首先要戰勝自己。加入WTO,境外設計施工單位將會逐漸進入我國園林建設市場,園林隊伍多元化,單一的國內事業單位會逐漸發展為事業單位與私營企業、合營(合資)及外資企業并存的局面,各顯其能。
自然人的流動,會加速設計施工隊伍的重組,會涌現出一批通過主動迎接挑戰,努力提高自身創新能力、技術水平、人員素質、管理能力等綜合實力強的集團,他們不僅能在國內站穩腳跟,而且可以殺出國門。當然有些單位會面臨倒閉,被兼并的危險。
區域、城市、生態、園林、綠化本是全民的事業。如果政府拿出相應的市場規則,具有高透明度、法律性強,并配有國內國外的監督機制,是能使“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建設屢禁不止的現象得到制止的,全民生態園林綠化事業就能蓬勃興旺發達起來。由此來說,老百姓更是歡迎以“世貿”的方式促進公益事業發展的。
加入WTO,意味園林綠化規劃、設計、施工等方面的觀念、手法、風格流派將會出現一個“春秋戰國”的局面。各種風格理念手法只要不違背自然、氣候、歷史、人文、美學法則本無正確與錯誤之分。但在總體上,整體綜合決策方案的基礎上,宏觀引導、控制、監督則是政府部門至為關鍵的工作。政府應適應市場規律要求,政事(企)分開,不該管的不要再管,該管的要切實有效地管理好;減少行政審批,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地方具體的土地使用、建設管理的法制和標準的制訂,促使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在一個高水準層面上向前發展。
三、發揮自身優勢,搶占藝術高峰
加入WTO,機遇與挑戰是并存的,有利有弊,利大于弊。我們在客觀分析自身狀況的同時,也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
過去漫長的歲月,國際上沒有什么“國際貿易組織(WTO)”,各國各民族的人民通過其他各種途徑進行園林藝術交流活動。今天的WTO,使大家有了共同的規則,有了共同的和平競爭的舞臺,憑文化論輸贏,憑科學、民主、藝術論輸贏[3]。
在多年改革開放的基礎上,我國園林界特別是如廣州這樣比較開放的城市,均獲得市場經濟的思想陶冶與運作經驗。而園林——落地生根的“土特產品”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園林強地域性、民族性特色正可發揮得天獨厚的優勢,實現大展宏圖的理想。中國園林在某種情況下比中國建筑更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和特長。中國園林“出口產品”已經很多,“銷售市場”遍布世界各地。比如,早期中國園林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東南亞,十七、八世紀中國風景式園林對英國英華園庭有很大的影響,以及由英倫諸島隨之影響到歐洲大陸的德國、法國等國。現代又出現持續的園林“中國熱”。如溫哥華的“逸園”、日本的“粵秀園”、澳大利亞的“中國園”、德國的“楚韻園”、墨爾本的朝天宮欞星門、美國大都會的“明軒”、慕尼黑的“芳華園”、國際園博會上的粵暉園等等,一個一個傳統中式園林早已在世人面前叫響。我們沒有理由在“世貿”面前甘于落后。
不過,正當我們追求“歐陸”花園、巴厘島風光、太和庭園的時候,說不定外國園林專家會在我們家門口營建出優秀的嶺南園林、江南園林,比我們國人還地道呢,因為中國園林本身也就是世界園林的一個組成部分。應該承認近代史上“老外”在中國設計建造的中式建筑、中式庭園不少也是成功的,至今仍然深受世人喜愛。國人不應該放棄中國固有的風格流派,這也是一種傳家寶。現在要防止這樣一種思潮,以為嶺南風格就是無條件的“拿來主義”。無視此時此地的氣候、水土、歷史、人文生活習俗,百分之百地將被彼時彼地所謂高科技的東西進口拿來,強行攤派給國人,這是不恰當的。
在國內,我們處“主場”、“東道主”、“擂主”的地位。歷史文化、天時地利人和是有利因素,但決策操作不當也可能輸掉一盤棋。在國外,我們處“客場”、“行山羊”的地位。華人在海外求生存、求發展的滋味和歷史值得我們回味。雖然華僑只身個體,至多靠一個“華人組織”共同抗爭搏擊,但成功的例子也不少。今天的“世貿”活動,如何發揮國家聲譽、法規、經濟的作用和影響,對其成功結果意義更大。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還要在這方面補課。
近半個世紀,我們國人從他封閉與自封閉狀態下開放出來,其“積極性”的爆發不可否認會煥發出巨大的能量。這個能量一定要做好功,產生好的效果。類似國民“積極性”大奔放時代在我國歷史上出現過好幾次,有的引導正確,效果良好;有的引導失誤,以悲劇告終。至今,十幾億人奔小康,齊步邁進WTO,熱中有冷,還是必要的。
四、把握良機,正確處理種類矛盾
加入WTO,一場國際貿易活動的熱潮即將奔來眼底。但中國的事情,主要還是要靠中國人去干,靠中國政府去干。風景園林綠化建設的基本原理不會變,基本技術、要素不會變,適宜人類心理、生理的美學規律不會變。WTO帶來的優化競爭、高效率,可從某種程度上、可在一定歷史時期內改變我國民族長期以來累積的弊端。無疑一股春風會帶來氧氣活力,但也要防止某些人員因體魄抗力不支,引發感冒發燒病狀,尤其不能大范圍、大規模地“流感”開去。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要提防泯滅風景園林的中國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把民族傳統推到危險邊緣,惟“洋”是從,以及帶來社會的不公平。
為此,我們希望我們的政府應該把握如下幾點,確保我國市政風景園林事業健康發展,有利于國民整體和長遠利益。
(1)管理好城市、鄉村的公共風景園林資源,保證以社會環境效益為目的的公益風景園林建設行為占主導地位[4]。以圖謀經濟利益為目的的開發,不能損害適宜社會公共利益的生態資源。破壞自然、人文、人工優秀遺產的罪惡行為必須制止。山水城市、生態城市、園林城市,適宜居住、創業、適宜詩意的生活,是人類最高的理想境界。
(2)協調好各種利益主體之間的矛盾,平衡社會各階層的需要,關照弱勢力群體。少數人的高檔別墅不能修到城市飲用水源的保護地帶,少數人使用的高爾夫球場不能破壞市民公園,所謂“山水豪庭”不能占山砍樹毀滅社會生態林。
(3)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矛盾,保障風景園林的文化傳承。歷史街區、歷史遺址要保護,應盡量園林化;不能搞土地投機、吃土地差價。土地效益最高地區也是歷史遺存最集中的城市中心區和展示城市風貌特色最鮮明的景觀地區,對這一地區應以旅游風景園林項目開發為主,不能以犧牲人文資源為代價而進行商業開發。任何國家風景園林技術人員都會這樣認為的,因為有關國際公約(如華盛頓憲章)早就論及這一點。
(4)實現風景園林建設事業產業化,推進全社會生態環境建設。城市綠化、森林圍城、三廢治理、環境美化、風景名勝保護……必須取得社會回報才能持續發展下去。全民事業、產業化運作,能否走出一條路來,WTO可能蘊藏了這一契機。
參考文獻:
[1]陳曉麗.WTO與中國的城市規劃[J].城市規劃,2002(6) 10~11
[2]童雋.造園史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第二版
[3]劉管平等.園林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7第二版
[4]李敏.中國現代公園.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第二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