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驗交流 » 正文

      生態補償理論研究進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6-06  
        生態補償是生態經濟學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研究者、決策者和實踐者都將生態補償視為應對生態系統退化的有效政策工具。圍繞生態補償的定義、補償客體、生態補償主體、補償標準和方式,學術界進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市場交易、生態經濟、稅收補貼和社會制度等多種生態補償理論框架。但是,由于這些理論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在實踐中難以避免擠出效應、外溢效應、交易費用高等問題,也不利于協調效率、效益和公平之間的關系。構建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生態補償理論框架,需要研究如何將生態服務納入經濟學的總供給和總需求分析模型,提出簡便易行的生態服務價值綜合評估方法,統一生態服務價值與經濟領域價值計量的基礎,從生態、經濟和社會的綜合維度研究針對不同生態服務補償機制的有效尺度。
        引言
        為解決生態系統退化和環境惡化等問題,經濟學與生態、環境、資源等學科不斷融合發展,逐步深化了對生態服務功能及其價值的認識,提出了生態補償這一保障生態服務有效供給的政策工具。近年來,生態補償成為環境經濟學的一個熱點研究領域,在生態補償理論方面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對指導生態補償實踐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一些研究者指出,很多生態補償實踐中的現實問題還缺乏科學的理論依據。因此,綜述生態補償的相關概念、理論框架,分析理論研究存在的差距,有利于明確深化生態補償理論研究的重點方向,推動健全各領域生態補償機制。
        1 生態補償的范圍和相關概念
        在我國相關政策、學術研究和實踐中,生態補償(Eco-Compensation)通常是指調節生態服務供給的各類經濟手段。國際上與生態補償相近的概念主要有生態服務付費(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和環境服務付費(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兩者基本可以互換使用。但也有學者認為,生態服務付費是多余的概念,因為只有人類勞動創造的服務才應該付費。此外,與生態補償類似的概念還有環境利益付費(Paymentsforenvironmentalbenefits)、生態服務獎勵(Rewards for Ecosystem Services)、環境服務獎勵(Reward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環境服務補償和獎勵(Compensationand Reward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農業多樣性保護服務付費(Payments for Agro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Services)、生態保護付費(Conservation Payments)、生態產品獎勵(Rewards for Ecological Goods)、農業環境付費(Agri-environmental Payments)、農業環境補助(Agri-environmental Subsidies)、生物多樣性保護投資(Investment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等,但目前已經基本不再使用。為避免混淆,本文使用生態補償統稱上述概念。
        1.1 生態補償的范圍
        生態補償的定義大致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兩類。在西方國家,狹義生態補償通常是指通過市場交易實現生態服務供給的方式,廣義的定義將從純市場化交易到公共財政補償的方式都作為生態補償的研究范圍。我國生態補償相關政策和制度通常把生態保護的長效機制稱為生態補償,而短期性、一次性的補助措施則納入生態建設或環境治理工程的范疇。學術界對生態補償外延的界定比較寬泛,有的學者將具有補償性質的生態建設工程也列為生態補償的研究對象。本研究認為,生態補償的范圍不宜限制過窄,理論原則應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以便在不同經濟、社會和文化背景下都具有指導意義。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