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全椒縣十字鎮華龍村,剛離開312國道進入一條村道,舉目望去,滿眼呈現紅色、紫色、金黃色、桔紅色等多彩的各種樹葉,伴隨著清脆的鳥鳴聲、雞鴨嘎嘎聲,仿佛進入了童話般的世界——這里就是安徽美國紅楓基地。
基地負責人桓祖玉今年70出頭,中等身材,身體硬朗。他70年代畢業于安徽大學中文系,在縣委宣傳部和文聯工作多年,一生愛好文學和攝影創作,集省作家協會、散文家協會、攝影家協會會員于一身。
12年前,桓祖玉退出了工作崗位。賦閑在家,他感到很不習慣,有一天突然產生到農村去創辦經濟實體的念頭。他通過研究相關產業政策,覺得苗木市場大有可為,便想流轉一塊土地發展苗木生產。
萬事開頭難,桓祖玉對苗木知識幾乎一竅不通,不會就向書本和專家請教。桓祖玉拿出全部積蓄,又四處找親朋好友借些錢,開始承包5畝地進行試種。具有超前意識的桓祖玉與眾不同,他選擇了引進、擴繁和培育進口彩葉苗木的專業苗圃。他說,從前講的是綠化,現在要彩化、美化、亮化了。
“前三年最辛苦,投下去五六十萬元資金全部是借來的,沒有一點收益,還吃了許多苦頭,”桓祖玉回憶道,記得有一天夜里,突然狂風大作,大雨傾盆,剛播下去的種子正在出苗,最怕這樣的天氣,他背起2只電瓶燈,和老伴胡玲冒雨去壓蓋被風刮翻的薄膜,幾個小時后才將5畝地的幼苗全部蓋上薄膜并壓實。“從第四年開始才有了收益,苗木從5畝發展到現在的200多畝,產業越做越大,成為華東最大的彩葉苗木生產基地之一,在省苗交會上還獲得金獎、特色林產品獎。”
“現在都是網上成交,可方便了,”桓祖玉的女兒桓笑雯插話道。桓笑雯學校畢業后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因為基地需要一個懂網絡技術的人才,于是,她放棄了舒適的工作,來到這里跟著父親創業。“目前,已經建立了2個網站,把基地所有的苗木品種掛在網上進行推銷。吸引了北京、遼寧、湖南、四川、江西、內蒙古等地的客商,最多時1天接待10多批次,很多都是在網上找到我們的。”桓笑雯說道。
“田里目前還有數百萬棵樹苗,哪一棵在什么位置、什么情況我都清楚。最壯的樹已經長到直徑約20公分。邊角空地沒有一塊閑著,每年大大小小苗木要銷售幾萬到幾十萬棵。就這樣不停地循環往復,做大做強彩葉苗木產業,為社會多做貢獻,實現人生價值的追求。”桓祖玉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