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傅金標,華夏花卉有限公司總經理。
主要事跡:

傅金標
2014年12月底,正是一年中較為寒冷的時候。走進位于如皋市磨頭鎮新港村的華夏花卉基地大棚,卻仿佛穿越到了一個四季如春的世界。里面氣溫適宜,盛開的花卉艷香迷人。
賞花的、買花的、訂花的、購苗的……來大棚的客人一茬接著一茬。只要有空,傅金標就會來到大棚,接待顧客,指導員工的工作。從種花人到賣花人,再到企業老板,傅金標的身份發生了轉變,然而始終不變的是他對花卉的那份深情。
來自花鄉的情緣
作為企業老板,傅金標其實是一個話不太多的人。閑來無事的時候,他能在大棚里待上大半天,專心侍弄花卉。傅金標說,他對花卉的情感和自己這種安靜的性子,跟他從小的成長環境有很大關系。
傅金標的故鄉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鎮,是聞名全國的花卉之鄉。在那里,大多數家庭都以種植和銷售花卉為生,傅金標的家庭也不例外。從小,看著家里各式各樣的花卉,他總是十分好奇,忍不住要湊近聞一聞花香,小心地用手觸摸花瓣。到了每年的農歷正月初六,傅金標一定會去街上走一走。“因為正月初六是我們永福鎮的花卉節,來自各地的客商會聚集到這里進行貿易,這一天展示的品種也是最多的。”通過這樣一個盛會,傅金標認識了很多花卉,還了解了一些種植方法。“這種感覺真的很奇妙,就是同齡小伙伴不知道而我知道的那種自豪感。”對花卉的喜愛如同一粒種子,播撒在傅金標的心間,悄悄地發芽,等待茁壯生長。
然而,長大后的傅金標沒有給這粒種子茁壯生長的機會。高中畢業后,他選擇了體校,這與傅金標安靜的性子似乎有些不符。“我的英語一直不好,老是拖總成績的后腿。”傅金標想,有一所學校能錄用他就很不錯了,所以后來被體校錄取的時候,關于喜歡不喜歡、就業前景之類的問題,他想都沒想。
所謂的“命中注定”
1994年6月,傅金標從體校畢業回來后,沒有選擇從事體育方面的工作,而是走上了經商這條路。一開始,他在浙江、廣州、上海等地賣服裝、塑料制品、小飾品,開車送貨等,雖有一定的收益,但規模一直做不大。“后來就想到了老家的花卉,我覺得可以充分發揮老家的優勢,把花卉規模做大。”在外地闖蕩了一番后,傅金標還是回到了家鄉。“你可以把這理解成一種感情的牽引,也許就是所謂的‘命中注定’。”
然而喜歡是一回事,把它作為盈利的方式又是另外一回事。這兩者的轉換和融合,需要學習,更需要思考。做花卉生意的頭一年,傅金標帶著一批鐵樹,乘火車到合肥銷售。“不知道怎么賣,也不知道賣給誰。”在一片茫然的狀態下,傅金標到當地的一家賓館住下,找來一本電話黃頁,用公用電話一個一個地找買家。“有些單位會讓我把貨拉過去看看,有些就直接掛了電話。”幾天下來,鐵樹的銷售毫無進展。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鐵樹卻沒有人買,傅金標開始意識到,光有好技術是不行的。
“這就是我說的思考問題了,把花種出來以后,你得考慮怎樣才能賣出去。”傅金標想到了定點銷售,于是,他在上海、蘇州等地的花卉市場租場地,建立花卉貿易基地,在家鄉種植,然后將花卉運到各地的銷售點。此后,傅金標的花卉銷售便走上了正軌。
異鄉人在如皋
2000年,傅金標第一次來到如皋。踏入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小城,他沒有到處闖蕩,而是直接來到花卉市場進行考察。一個星期后,他就在江蘇花木城開設了一個銷售分點。
“其實,我對如皋并不陌生,小時候就聽長輩提起過。”上世紀八十年代,傅金標的父親與客戶商談投資事宜,曾經來過如皋。他回來后對家人說:“在我們永福鎮的外面,有一個跟我們一樣的花卉之鄉。”聽到父親的描述,傅金標就在腦海里構想,那應該是怎樣一個地方。“第一次看到如皋的花卉展示和交易平臺,我很嘆服,覺得自己真是找對了地方。”2001年,他在華東花木廣場增設了一個銷售點。2003年,他又來到了如皋花木大世界,在這里收購新品種,學習新技術。
做定點銷售的這幾年,傅金標一直都是在老家種植花卉,然后再運往各個銷售點,運送的費用成了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什么不能直接在如皋種植呢?”傅金標這樣問自己。他找來在如皋的老鄉,還有一些跟他一起來如皋打拼的商人,商量后決定打造一個花卉基地,既可以種植,也可以展銷。“這就是現在的華夏花卉基地了。”談起華夏花卉基地的發展,傅金標說,這個過程挺順利的。“因為之前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供貨渠道也是穩定的,而且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發展起來很快。”2013年3月,華夏花卉基地正式開始運營,隨后還成立了花卉研究中心、花卉交易中心、花卉超市。
關于現在和未來
基地的規模越來越大,吸引的投資戶越來越多,來采訪傅金標的媒體也多了起來。面對鏡頭,傅金標總顯得有些緊張。即使沒有鏡頭,與記者面對面交流的時候,他也總是習慣性地說完一句話,稍作停留,然后接著說下一句話。“我有時候是在想下面應該說什么,或者什么信息對你們是有用的。”安靜、友善,這是接觸過傅金標的人都有的印象。
華夏花卉基地的一期工程,緊靠著新204國道,周邊有不少農戶。公司的經營規模變大以后,傅金標免費為周邊的農戶提供種子和技術,到期進行回收或者為農戶提供交易場地,帶動了周邊經濟的發展。“公司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我們很樂意為附近的村民解決就業問題。”在傅金標看來,自從走上花卉經營這條路,他就不是一個人在奮斗。起初有家中長輩的教導和指點,來到如皋后又有同行的信任和支持。“很多人曾支持和幫助過我,我所做的這些事情沒有應該與不應該之說。”
關于未來,傅金標曾有過很多設想,比如他想成立一個紅掌、君子蘭、蝴蝶蘭的專業合作社;想建立園藝之家、奇石城、盆景城、花木拍賣中心;想打造全國最大的花卉進出口貿易基地;還想推進一個以旅游觀光為主的休閑農業項目。“但未來不是光設想就能行的,我也沒有給自己定目標,說一定要做到什么程度,最重要的是做好當下的事情。”跟記者說起這些的時候,傅金標的語速不急不緩,言語間還帶著明顯的福建口音。在他的身后,品種各異的花卉開得正艷。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