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中印領導人會晤現場花藝有何講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5-04  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花藝 張維納  
      蘇艷玲在東湖賓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 
        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27日和28日在東湖賓館同印度總理莫迪舉行非正式會晤。在4月28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的畫面中,兩國領導人面前擺放的插花作品引發網友關注。中國插花花藝協會常務理事、湖北花木盆景協會插花分會副會長蘇艷玲告訴記者,她及團隊參與了中印領導人東湖會晤現場的花藝布置。5月2日,她向記者講述了此次插花任務中的幕后故事。
        芍藥主打展示楚風楚韻
        據了解,蘇艷玲和團隊此次在東湖賓館共制作了15件插花作品。
        “在接待的其他區域,我們特別選用了展示楚風楚韻特色的中國插花藝術。”蘇艷玲告訴記者,中國插花強調內涵豐富,插花作品要在體現自然美的基礎上賦予更多寓意。
        除了會晤現場,其他場合擺放的插花主材多選取芍藥花。蘇艷玲透露,最初團隊想采用牡丹,但考慮到牡丹花期已過,便選用了和牡丹并列為“名花雙絕”的芍藥。蘇艷玲說,芍藥保水性佳,與康乃馨、玫瑰相比,花朵更大,花質亮而不艷。“芍藥在中國古代是用于表達愛意的花卉,希望借用芍藥花語表達中印兩國友誼長存。
        木本花枝體現楚地特色
        為了更好地表現中國插花藝術,展現荊楚文化,團隊決定采用木本花枝為線條進行造型。“木本花枝最富畫意,或柔或剛,或秀雅或蒼古,其壽命較長又易加工整形,可自由構圖,方便表達意境美。”蘇艷玲解釋。
        記者了解到,團隊4人提前4天前往東湖賓館進行準備。“第一天,我們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在東湖賓館園區內采折枝條。”蘇艷玲說,會晤現場的插花作品中,用到的植物枝條,包括桂花枝、松柏枝等都是在東湖園內直接采折。“就地取材一方面可以保證新鮮度,另一方面桂花枝、松柏枝等均是湖北常見的木本花枝,體現楚地特色。”蘇艷玲說,桂花意即歡迎印度貴賓,松柏表達了中印友誼如松柏常青之意。
        青花瓷為器皿體現文化底蘊
        中印兩國都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如何在插花上體現這個主題,蘇艷玲想了很多辦法。她介紹,中國的插花藝術,十分注重花材與花器、幾架、配件以及作品環境的協調,在前期構思過程中,她就決定使用青銅器和青花瓷器作為插花器皿。“青銅器和青花瓷讓花朵顯得素雅古樸,既體現了荊楚文化的源遠流長,又隱喻了中印兩國共通的東方文化。”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