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記者 張蘭琴 文/圖
北方網記者王敬怡參觀種子試管區
天山網記者艾海提·米吉提參觀土壤樣本展示墻
在這里,你能看到五顏六色的土壤樣本“展示墻”,豐富多樣的植物標本,小巧可愛的“種子試管”,色彩斑斕的草原植物……這就是位于內蒙古和林格爾盛樂經濟園區的蒙草草原生態博物館,一個集生態旅游、產品實驗、科普教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功能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少有的專業“草類”博物館。
媒體團參觀節水園林生態景觀模型
7月12日中午,“壯美內蒙古亮麗風景線——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網絡主題活動媒體團走進蒙草草原生態博物館。
館內的產品展示墻
和林格爾盛樂經濟園區是和林格爾國家級新區的重要板塊,位于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東南部,南臨黃河,北擁草原,屬呼包鄂榆城市群的核心地區。這里地處陰山南麓、蠻漢山西側,森林覆蓋率超過36%,什拉烏素河、寶貝河等流經腹地,土地和水資源豐富,人居環境優美。正是這樣的一方水土孕育了這樣一個研究培育草原土壤、植物,實施生態修復工程的生態博物館。
土壤樣品實驗室一景
目前,蒙草草原生態博物館已收集草原種質資源1700多種,8000余份,土壤樣本數十萬份,擁有國內最完備的草原鄉土植物種質資源庫。館內建設有“草原生態產業大數據平臺”,系統集成了內蒙古地區的“水土氣、人草畜、微生物”等生態關鍵因素指標,鎖定任意經緯度或植物,就能查詢該區域相應的科研數據及生態治理方案。
植物標本展示區
除此之外,蒙草草原生態博物館還依托“種質資源研究”與“草原生態大數據”,在草原帶、沙漠帶,因地制宜建立了抗旱植物研究院、草原生態系統研究院、鄉土植物研究院、耐寒植物研究院、荒漠植物研究院、鹽堿地改良研究院等10大生態研究機構。這將為內蒙古草原生態系統修復完善,形成健康發展的良性循環產業鏈,起到積極作用。
華龍網記者劉曉蓮拍攝草原代表植物天人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