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16年“愛鳥周”活動啟動儀式在武漢園博園舉行,武漢、南昌、長沙、合肥、九江、岳陽、宜昌、安慶8個城市園林和林業部門共同探討濕地保護機制,在漢成立長江中游城市群濕地生態保護聯盟。
長江中游八座城市達成了6點共識,包括:圍繞濕地生態保護建立聯動機制;逐步探索濕地生態保護空間格局,劃定濕地生態紅線;建立越冬候鳥聯動觀測機制;建立鳥類疫源疫病聯合防控機制;鼓勵全社會參與濕地生態保護與工程建設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建立長江中游城市群濕地生態保護頂層設計構架,共同爭取國家層面生態支持戰略。
昨日,各城市分別介紹了各自濕地保護經驗,如武漢通過實行生態補償,創導生態養殖,不斷恢復濕地生態多樣性;長沙對濕地生態建設示范村采取以獎代補;南昌在全國首創“點鳥獎湖”機制,在每年候鳥越冬期開展鳥類同步調查,按候鳥數量給予湖泊經營者相應獎勵;合肥重點開展環巢湖濕地生態修復;岳陽出臺規定,在冬季候鳥期間,一切生產經營行為都為水禽安全讓路,確定大西湖、小西湖為封閉管理區;宜昌、九江、安慶也因地制宜開展濕地保護工作。
相關濕地生態保護專家介紹,長江中游生態濕地相比較于上世紀50年代,長江中游70%的濕地已經消失,目前濕地面積減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下降的嚴峻形勢沒有根本性扭轉。因此,必須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開展退耕還濕,建立健全生態濕地保護補償機制,開展跨地區、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
據悉,長江中游水系發達,濕地類型多樣,擁有河流、湖泊、沼澤、沼澤化草甸、庫塘、人工濕地等類型,每年有百來余種、百萬余只水鳥來此越境、停歇和過冬,在全國區域經濟和生態安全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