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綠化穩步推進
河北省圍繞太行山、燕山等“兩山”,雄安新區、冬奧賽區及張北地區等“兩翼”,環首都、環城市、環村鎮等“三環”,沿壩、沿海、沿路、沿河等“四沿”,以“2234”為主攻方向,堅持飛、封、造并舉,以太行山綠化、三北防護林、張承壩上地區植樹造林、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建設、白洋淀上游規模化林場等重點工程為支撐,科學高效恢復林草植被。2014—2023年,累計完成造林綠化5954.6萬畝,是全省造林綠化進展最快、完成數量最多的時期。
啟動京冀生態水源林經營撫育項目,實施了北京市與河北省政府間的首個生態合作項目——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合作項目,北京市支持張承兩市在永定河、灤河上游完成造林綠化100萬畝。為深化京冀林草生態合作,持續鞏固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成果,河北省林草局組織張承兩市爭取北京對口支援資金,2023年投資1216萬元,在豐寧、涿鹿、赤城、懷來等4縣首次啟動了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經營撫育項目。
大力推進三北工程建設。進一步優化省內三北工程布局,工程規劃縣(市、區)由63個拓展到85個,范圍涵蓋張承地區及太行山、燕山等全部生態重要區,初步規劃治理任務3596萬畝。4個北方防沙帶項目全部被列入三北工程六期第一批重點項目,已完成造林綠化163.7萬畝。
高質量建設雄安千年秀林。堅持“雄安質量”,運用近自然經營理念、區塊鏈和數字森林等先進技術,加大鄉土樹種、實生原冠苗木的栽植比例,高標準完成千年秀林47萬畝。張承壩上植樹造林項目完成營造林任務209.5萬畝,加快構筑京津冀森林生態安全屏障,全面提升張承壩上地區森林生態環境承載力。
濕地保護修復水平不斷提高
2019年以來,河北省進一步加大濕地及濕地類保護區、濕地公園的保護與管理力度,各市縣也成立了專職或兼職濕地保護管理機構,全民濕地保護意識進一步增強。
在衡水湖、南大港、永定河上游、壩上察汗淖爾等重要濕地開展濕地生境及鳥類棲息地恢復、巡查巡護、科研監測等保護修復工作。2023年,爭取中央投資2682萬元,啟動實施察汗淖爾濕地保護修復項目。
探索建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機制。2014年以來,中央財政將衡水湖濕地保護區作為國家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累計安排中央資金1.34億元用于開展生態補償和濕地保護修復工作。2022—2023年,安排省級資金300萬元,將曹妃甸濕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作為省級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
持續深化白洋淀修復治理和保護,指導雄安新區完成藻苲淀退耕還淀生態濕地恢復二期工程及蘆葦收割工作,確保現有濕地不退化,發揮濕地生態功能。
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
2019年以來,河北省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林業改革發展項目、省級風景名勝資源保護項目等各類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地資金用于專項調查和監測、生態保護等,切實改善了自然保護地基礎設施,提升了保護管理能力。
2022年,燕山-塞罕壩進入國家公園候選區名單,初步確定在塞罕壩及周邊區域謀劃布局國家公園。2023年6月,與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共同召開了燕山-塞罕壩國家公園創建溝通對接會,共同研究謀劃高質量推進國家公園建設。
積極推進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建設,與北京市聯合召開推進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規劃建設工作座談研討會,印發《北京市園林綠化局 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規劃建設工作座談研討會會議紀要》。按照《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概念規劃》,指導廊坊市配合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開展了《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
京津冀森林草原防火聯防聯控
2014年以來,河北省沒有發生“進京火”“進津火”,切實擔當起了首都“生態防火墻”責任,有效保護了京津地區生態安全。
不斷深化京冀防火項目合作。2014年以來,河北省林草局積極爭取北京市支持河北環京地區森林草原基礎設施建設,累計爭取約1億元,對環京地區、單位的林區通信、防火裝備、視頻監控等防火基礎建設進行建設,改善了防火基礎設施條件。
強化聯防聯控。機構改革后,針對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任務、新挑戰,重新構建起京津冀森林草原防火聯防聯控工作機制。2021年,河北省林草局組織舉辦了首屆京津冀晉蒙林草部門森林草原防火聯席會議,簽署了五省市《聯防聯控合作協議》。
協同做好冬奧防火工作。2022北京冬奧會期間,京冀兩省市林草主管部門聯合開展了冬奧賽區周邊防火工作聯合督導檢查,進一步強化細化賽區周邊森林草原防火聯防聯控措施,確保冬奧會期間“不冒煙、不起火、零火情”的重大戰果。
開展京津冀有害生物聯防聯治
京津冀三省市林草主管部門聯合制定印發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協同聯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聯防聯治范圍由“十三五”時期的51個縣(市、區、單位)增加到68個,進一步拓展了協作深度和廣度。聯合組織舉辦技術培訓50余次,多次開展現場指導和學習交流。每年開展“5·25京津冀林業植物檢疫聯合執法行動”,在三省市9個縣(區)(北京4個區、河北3個縣、天津2個區)試驗推廣應用檢疫追溯系統,建立檢疫互認制度,強化對檢疫工作的事中事后監管。
自2014年起,北京市財政每年支持河北省500萬元防治物資,顯著提升了河北省首都周邊縣(市、區)綜合防控能力,為維護京冀周圍生態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聯合開展應急防控演練,進一步完善了協同工作機制和應急處置流程。開展京冀跨區飛防作業,北京市支持河北保定、廊坊兩市和雄安新區部分縣(市)飛機防治林業有害生物240多架次(每年42架次、6萬畝)。北京、天津各區每年對相鄰的河北各縣給予藥劑、藥械支持。(姚偉強 張艷婷)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