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工程造價 » 正文

      建筑施工企業數據是什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1-04  來源:土木在線  作者:王啟存老師  
            建筑施工企業在當前市場形式下不斷改變,由原來的“鐵關系”賺錢方式改變成以成本管理賺錢方式。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靠自己才是企業立足之根本,各企業都把成本管理提上了日程。

            成本管理需要數據的支撐,數據是什么?數據怎么買到?數據怎么使用?數據能干什么?這也正是企業處于迷茫階段,也正是一個好的成本經理發揮作用的時間段。

            數據可理解為歷史數據、借鑒數據、現實數據、將來數據。

            歷史數據對有著數十年經驗的企業來說,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值,也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這可以說這些是這個企業生存下去的根本。例如一個2萬平米的室內裝修改造的活,室內拆除、加固、補修、換材料,或者是改變房間使用功能,首先面臨的是施工組織方案和技術人才的考驗,再次是數據的準確性。我接觸過天津某建筑公司的一個成本經理,工作經驗四十多年,他就是憑著經驗估算數值然后分析核算出來分部分項到整個細節的價格,多個單位報價價格低才是中標的優勢。但是歷史數據偏差也很大的,勞動量標準下降(工人老齡化),機械化發展有所提高,材料價格變化等因素,估算出來的數據到實際發生后對比會有很大偏差。

            也有企業管理方面亂作一團,都是靠關系接到活做的,市場形式改變接到活都是競爭后的低價,做完后賺不到很大的利潤空間。企業領導會借鑒別的單位數據或挖過來別單位有能力的人才,培養兩年就變成自己的數據和實力了。往往在這時候,挖過來的人才或借來的數據“不適應環境”,人才挖過來給放大權后發現基層不穩定,企業原來的老員工直接把他當工作中的“敵人”,要什么配合都不做配合“頂著干”。結果是你說你的、我該怎么做還是怎么做,到最后高價買來的只能是個借鑒作用。部分數據借過來后也不是很適應的,會帶來負面影響。借用別人的消耗量數據小自己做下來消耗量大,處罰力度過大導致員工辭職,精兵強將都跑掉企業剩下的只能是損失。借鑒數據需要企業的修訂與管理,最終變成自己的數據是需要時間的。就比如合作多年的一個鋼筋供貨商,采購時報價比外面找的人價格高但是不太離譜,結果你用外面人供鋼材到鋼材漲價的時候他漲價太多不然不給你供,到這個節點上你合作多年的供貨商要給你要結算欠款,新的供貨商要拼命要價,最后兩敗俱傷損失慘重。

            現實數據一般企業都是掌握的,實際發生多少都有人核算,但是數據沒有對比的依據。就比如說材料消耗,多與少的依據是什么?拿來別人的數據借鑒對比,實際發生形成數據了沒有什么大的作用,只能預控減少消耗才是目標。現實數據是反應一個施工企業實力的大小,只能通過不斷管理控制,提高自身的能力和市場競爭對手做衡量。一些現實數據往往領導不想聽到結果,也不想了解真實數據,賺到錢就完事又沒人去分析,結果每個項目都沒賺錢感覺手下無能而大罵出口。

            將來數據是每個企業都需要的,經過歷史數據、借鑒數據和現實數據對比,調整出來的數據是當前最新的數據,指使企業將來做投標時參考的數據,通過時間角度來講數據越靠近施工期間越準確。將來數據是企業的成本經理必須做的事情,分部分項細化研究分析做結論,當然要有一套研究辦法才會出來好的數據質量,成本經理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數據的質量。

            數據能指引企業走向賺錢的道路。沒有數據支撐什么都是徒勞的,什么是賺到錢了什么是沒有賺錢?就比如,投入一千萬元賺到幾十萬元,那利潤是不到10%,做理財還比施工投資強,所以說用少的資金撬動大市場才是企業賺到錢的目的。通過成本管控方法企業才能賺到錢,而見得數據是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的東西,積壓和收集數據投入大量資金不知道使用的企業只是浪費財力物資。 
       
       
      [ 工程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工程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