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行走在張垣大地,“奧運林”“志愿服務林”競相吐綠,京藏、張承高速公路迎賓廊道兩側綠浪翻滾。今年,張家口市重點實施奧運綠化、精品綠化、退化林分改造、村莊綠化等重點工程,計劃完成造林綠化面積225.5萬畝,截至目前已完成138萬畝。
毗鄰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的張家口干旱少雨、風大沙多,立地條件差,近年來卻接連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7.05%。這背后,是張家口把生態建設作為生命線的理念,也是張家口不斷創新造林機制和模式,有效推進造林綠化進程的成功嘗試。
市場化運作,創新造林綠化機制
張家口陽原縣揣骨疃鎮玉屏山曾經是座荒山,石頭多,種樹難存活。為了讓荒山盡快披上綠裝,陽泉縣致富能手劉海軍帶頭成立專業合作社,實施“企業6份、農戶3份、村集體1份”的股份造林機制,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創建了玉屏山萬畝林苗一體化示范園。這成為張家口積極推廣塞北林場股份制合作造林經驗,實行“政府引導,股份造林”模式的成功案例。
近年來,張家口市堅持政府推動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積極創新推廣租地造林、流轉造林、合作造林、承包造林、社會造林等10種典型造林模式,有效地推進了全市造林綠化進程。
張家口市崇禮區奧運賽事核心區綠化工程、迎賓廊道綠化工程、康保臥龍圖公園綠化工程等采用“政府出資,招標造林”模式,由具有資質的造林綠化公司承包造林,按照合同完成栽植、管護工作。萬全區則采取“政府前期流轉土地、企業主體經營、涉地群眾參與”的方式,將白郭線廊道兩側5.3公里逾1200畝土地從農民手中流轉到企業,地上種苗木、林下種辣椒,實現了“政府要綠、企業得利、群眾受益”的目標,探索出一條良性循環的綠色發展之路。
“林光互補”“光伏+林業”讓荒山披綠
“林光互補”也是張家口獨具特色的一種造林模式。張家口市積極推進國家光伏林業試點項目,按照造林面積和光伏電站面積各占50%的比例,在光伏板間及光伏板下種植灌木、亞喬木。所栽植的林木歸原林權主所有,在租賃期內林木由企業管護,租賃期結束后企業將林地及林木一并移交給林權主。目前,張家口8個縣區的16家公司擬建設光伏林業項目,占用宜林地1.13萬畝,今年可完成5059畝綠化任務。
社會力量共植翠,生態工程亦富民
張家口借助籌辦2022年冬奧會的契機,廣泛宣傳,搭建平臺,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造林綠化。今年3月,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在張家口啟動了華北主場區網絡植樹活動,并設置了捐款專欄,所有捐款專項用于張家口造林。5月初,河北省軍區千畝“奧運國防林”義務植樹活動在崇禮區舉行,省軍區系統與駐張部隊今年將共同完成4000畝植樹任務。
張家口市把造林綠化作為一項生態工程來推進,也作為一項富民工程來打造,大力發展林果經濟、林下經濟和苗木經濟。今年,張家口將新建果品基地30萬畝,改造提升果品基地32萬畝,重點推進崇禮千畝藍莓、藍靛果等十大示范園區和涿鹿東閣果品、懷來冠秀八棱海棠等六個觀光采摘園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林下套種藥材、食用菌、蔬菜,開展林下養殖、林下旅游等,培育具有區域化、特色化的林下經濟項目,今年張家口林下經濟總產值預計達25億元。此外,張家口還搶抓北京延慶2019年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契機,并瞄準各地對苗木的大量需求,鼓勵各類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苗木種植,今年全市苗木種植面積預計達10.8萬畝。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