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2009年以來,西沙海域的珊瑚礁保護日益受到專家重視,作為一名老西沙人,我們感覺特別明顯”站在甲板上的陳償望著遠處的島礁感慨到。
3月29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沙海洋科學綜合實驗站站長兼西沙站副站長陳償、海南省南海熱帶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所長陳宏以及來自其他多家單位的專家們隨三沙市珊瑚保護專題調研組的船一同前往浪花礁、北礁等多個島礁,對珊瑚礁現狀及保護情況進行調研。
在船上,陳償、陳宏等多位專家在介紹了多年的觀察、研究成果后,也對三沙的珊瑚礁保護工作提出了寶貴建議。

海洋生物資源
和生態系統協同保護
陳償介紹,當前,全球珊瑚礁都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白化現象,而白化的原因有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海洋表面溫度的升高、溫室氣體導致海洋酸化、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和珊瑚疾病等。
針對西沙珊瑚礁的具體情況,陳償在2015年底提出了“海洋生物資源和珊瑚礁生態系統協同修復”的觀點。作為市人大代表,他在2016年的三沙市人大會議上正式提出此建議。
陳償表示,針對退化趨勢,僅靠海洋自身恢復能力遠遠不夠,應采取人為干預措施。珊瑚礁的修復保護不應只局限于個別物種,而是要從環境控制開始,逐步恢復生態鏈。
“這當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陳償說,如果條件允許,希望可以在政府持續支持下,集合企業、基層漁民、科研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力量,按照生態學原理,構建人工珊瑚礁生態體系,通過投放人工礁體,增加初級生產力,增殖放流珊瑚礁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生物種群,進而逐步培養完整的生態體系,打造“熱帶珊瑚礁生態牧場”。
“借鑒海洋牧場的概念,但有別于追求經濟效益的海洋牧場,熱帶珊瑚礁生態牧場以生態效益為第一位。在企業組織下實現漁民轉產轉業,讓廣大漁民成為珊瑚的養護者。”
實施“百萬珊瑚計劃”
在過去的幾年里,陳宏帶著他的團隊扎根南海海域,培育成活了1萬株珊瑚,20萬個珊瑚礁伴生物種,形成新的珊瑚礁生態系統。他們同時也掌握了不同生態環境下,珊瑚群落各自的演化規律,以及規模化珊瑚礁修復保護技術。
通過對珊瑚礁生態系統30多年來的演變研究,陳宏團隊發現人類的不當活動是導致局部珊瑚礁生態系統出現重大危機的主要原因。
陳宏說:“接下來希望能夠在地方和社會的支持下,“十三五”期間在南海海域培育100萬株新生的珊瑚苗,促進珊瑚礁生態系統的進一步深入保護。”
而作為該項目中的重要一部分,陳宏希望通過“珊瑚花園”的示范性建設,促進“百萬珊瑚計劃”的完成。所謂“珊瑚花園”就是在示范區內通過珊瑚礁生態系統的構建,促進各種貝類、魚類、藻類等共同生長,形成全新的生態景觀。
“‘珊瑚花園’是三沙生態文明,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建設主權三沙、美麗三沙、富饒三沙的生動演繹。”陳宏說。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