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力推PPP模式,但市場反應卻不盡如人意,這樣的落差折射出制度設計模糊等問題。昨日,國家發改委透露,與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正式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合作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方面加強交流合作。這是我國政府機構與聯合國有關機構首次簽署PPP領域合作協議,標志著我國推廣PPP模式進入了國際合作新階段,PPP的“游戲規則”也有望更為明晰。
諒解備忘錄簽署后,國家發改委將與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在PPP理論研究、經驗交流、業務培訓、實際操作等方面“牽手”。“一是支持設立PPP中國中心,參與聯合國有關PPP標準的制定,總結和推廣PPP實踐案例等;二是每年在青島共同主辦國際PPP論壇,邀請有關國家的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社會資本、專家學者等,探討PPP理論與標準,分享PPP案例和經驗,推動PPP國際合作交流;三是在深圳實施PPP培訓計劃,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講解PPP具體操作方法,剖析PPP典型案例,為政府機構、社會資本、金融單位、項目業主等提供學習交流平臺。”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事實上,加深PPP領域國際合作,已成為很多國家的共同訴求。2015年9月,聯合國全體成員國在紐約簽署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涉及大量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高效優質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聯合國表態,理性的選擇PPP,可有效解決大部分政府既缺資金又缺效率的“兩缺”問題以及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兩失”問題,更好地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國家發改委此次選擇與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聯手,也是看中后者經驗頗豐。PPP概念發源于歐洲,盛行于歐洲,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作為聯合國規模最大、最為活躍的區域性機構,于2012年設立了PPP中心,2014年又設立了PPP咨詢委員會,圍繞可持續發展17個具體目標,著手制定27個PPP標準。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