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衣油菜花風光
平昌縣白衣鎮位于巴中市東部、平昌縣東南端,北鄰江口鎮,東臨元石鄉,西與岳家、西興接壤,南接涵水鎮。全鎮幅員面積86.86平方公里。距縣城25公里、巴中市110公里、達州市80公里,總人口3.4萬人。耕地面積15780畝,主要生產水稻、小麥、油菜、花生等,巴河南北貫穿整個轄區,以盛產魚類聞名遐邇。白衣鎮屬山地地形,平均海拔低,屬溫暖濕潤的亞熱帶氣候,全鎮森林覆蓋率達85%,可謂青山綠水,旅游干線貫穿8各村(居),特色景觀招攬四方游客。
白衣古鎮始建于先秦時期,方圓十余里,是古柳州遺址,由于地處巴山之麓,勢控秦蜀之咽,水陸交通方便,歷來是商貿埠岸,屯兵重鎮,文化搖籃。
自秦朝以來,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沉積。白衣鎮先后獲“四川省重點小城鎮”、“省生態小城鎮”、“四川省環境優美示范鄉鎮”“全國傳統文化村落”等多項殊榮,2014年又被列入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
風景名勝柳州古鎮
街房文物古跡“二宮一廟”
街房、宮殿、府第融為一體,熱鬧與幽靜交織,突顯市場繁榮與人文雅景,別具一格,令人向往。街房全是木架瓦房,一樓一底式。街檐均是穿逗雙挑雙柱,有墩柱與吊柱之別,墩柱吊柱雕花。街檐寬敞,擺攤售貨,雨天行人不濕衣腳。街(巷)道由青石板鋪成。除正街外,另有九條巷道。街房進深特長,中間天井,靠河邊一側有四十米之長,內有二個天井,后檐吊腳虛樓,多被洪水沖毀。
有一段街房別致,為光緒甲申年場遭火焚時,幸免劫難所遺,市民稱之為“老街”。其街兩側店鋪整齊,街道木架瓦蓋,與兩側店鋪相連,晴不日曬,雨不淋濕。紫云宮與文廟,據碑文記載,始建于明崇禎甲申年(1644),時名文武廟(文廟文圣人孔丘為主,武廟武圣人關羽為主)。越清道光丙午年(1845)改修正殿樂樓,分別于道光九年(1829)咸豐二年(1852)、咸豐十一年(1861),三次大修繕,丹楹光瑞,文采華麗、崔巍高凌,倬煥華貌。
上述二宮一廟,其設計精巧,選材精細,工藝精湛,內集歷代書畫精萃,匯古今詩文大典,納名家木雕石刻琉璃彩塑極品,富麗堂煌,光輝燦爛,國內罕見。世人贊謂:圣賢云集,三教融聚,眾神同歸,教化眾生。
“醉美”白衣十景
節慶習俗端午龍舟最特色
“巴河流水彎又彎,一彎彎到白衣庵”。白衣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是渠江上游一顆璀燦的明珠,古柳州城遺址。最著名的當屬白衣十景分別是鐘山毓秀、梯云攬月、錦鱗搏浪、閣樓鐘鳴、美女曬羞、黃鶴戲水、鳳凰展翅、魁星點斗、沙洲牧鶴、古井龍泉。
白衣鎮民間文化形式多姿多彩,沿襲流傳不衰的有戲劇,評書,評彈,講圣諭,舞獅,龍燈,劃龍舟,放煙火架,剪紙,紙扎,吹糖人等。民俗鐘的婚嫁,喪葬,祝壽,賀喜,建房,驅害,逐邪,祭祀。節目,禁忌等諸多習慣,與縣境其他地方大同小異,唯中秋祭月與端午龍舟別有特色。
每逢夏歷五月初五,一般要在河下舉行劃龍舟,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大夫。白衣劃龍舟的盛況,乃遠近所不及。舊時,當地官長與富紳指定“會首”承辦,由富紳與幫會、行會湊錢,首先是制作好龍舟,雇請劃子船和槳手、水手,統一著裝。整個活動中,鞭炮齊鳴,黃煙彌漫,鑼鼓嗩吶奏樂助興,劃船號子聲鼓動,沿岸觀眾吶喊助威,響聲震天。也有家人親朋雇船游江觀賞,參雜其間,場面宏大壯觀,熱鬧非凡。夜里,向天空放孔明燈,往江中放河燈。
岸上搭有彩臺,由當地官長向參賽優勝者頒發彩金,彩禮。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任星旗圖片由白衣鎮提供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