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風景名勝區 » 正文

      北京將統籌保護歷史資源 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1-27  

        “十三五”時期,北京要統籌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整合故宮、天壇等皇家宮殿,恢復玉河南段、前門月亮灣地區護城河等歷史河湖景觀,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彰顯北京古老與現代交相輝映的獨特魅力。

        這是22日提請北京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北京市“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的內容。

        作為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的古都,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一張金名片。北京市“十三五”規劃草案提出,要系統梳理歷史文化資源,織補古都風貌關鍵節點,持續建設“一軸一線”歷史文化魅力走廊,在加強舊城保護的基礎上,實施好歷史文化名城整體保護。

        恢復“一軸一線”:騰退修繕文物

        在恢復“一軸一線”魅力景觀方面,“十三五”規劃草案提出,北京要重點騰退修繕文物,回填傳統文化元素,整治沿線環境。其中包括:

        ——實施中軸線文物保護工程,保護修繕景山壽皇殿古建筑、大高玄殿等文物古建;

        ——傳承晨鐘暮鼓文化,整治鐘鼓樓—地安門沿線建筑風貌,促進與什剎海、南鑼鼓巷地區的整體風貌協調,增強區域文化氛圍;

        ——綜合整治天壇、先農壇地區,完成天壇醫院等單位外遷,整體恢復天壇風貌;

        ——建設南中軸森林公園,與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遙相呼應,賦予中軸線更多時代內涵;

        ——修繕更新朝阜大街沿線白塔寺、隆福寺地區,優化沿街環境及業態,建設有老北京特色、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走廊。

        舊城整體保護:保留“凸”字形城廓

        關于加強舊城整體保護,北京市“十三五”規劃草案提出,要從文物與歷史建筑、街區、舊城整體等層次開展全面保護,織補歷史景觀,展現獨特的古都風貌。

        具體而言,草案要求,結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棚戶區改造,有序騰退不合理使用的文物建筑。注重傳承北京特色文化,推進南鑼鼓巷、東四三條至八條等胡同環境綜合整治,開展大柵欄地區有機更新試點,恢復鮮魚口街歷史風貌,塑造古都商貿及市井民俗風情窗口。

        草案強調,今后五年,北京要嚴格控制舊城整體空間形態,保護好舊城“凸”字形城廓、棋盤式道路網骨架和街巷胡同肌理,改造整治舊鼓樓大街、鼓樓西大街等重點歷史街道;恢復玉河南段、前門月亮灣地區護城河等歷史河湖景觀,重現水穿街巷歷史風貌。

        草案表示,要努力恢復傳統建筑色彩、街道對景、城市景觀線,讓人們可以找到更多記憶中的老北京城;整合串聯舊城自然人文資源,建設融旅游、文化休閑、綠化美化等功能為一體的“皇城文道”,為市民提供“綠蔭漫步、文化隨行”的休憩空間。

        整合皇家宮殿:“穿越”歷史與現代

        在保護利用古文化遺址和工業遺產方面,北京市“十三五”規劃草案提出,要建設圓明園、周口店等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開展考古調查、勘探、發掘、遺址保護、形象化展示等工作;保護利用首鋼、長辛店、京西煤礦等工業文化遺產及優秀近現代建筑等。

        今后五年,北京還要整合以故宮、天壇、明十三陵、頤和園為代表的皇家宮殿、壇廟、陵寢、園林等資源,打造皇家文化品牌。廣泛設立歷史碑記、標牌或展示櫥窗,充分展現歷史遺跡,講好北京歷史文化故事,利用“燕京八景”、“燕京小八景”等代表性景觀,構建穿越歷史與現代的“文化隧道”,使人們隨處可品味時代的變遷和歷史文化的厚重。

       
       
      [ 風景名勝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風景名勝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