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東莞:“世界工廠”如何變身森林城市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0-29  

        十月嶺南,氣候漸涼。在東莞大嶺山森林公園,放眼是滿目高低起伏的青翠,山間溪水清冽,登山的年輕男女緩步而過,草地上有老人正在躺椅上閉目養神。很難想象,這個場景會出現在聞名全球的“世界工廠”東莞。

        “一提到東莞,很多人馬上想到‘世界工廠’,整個城市遍地都是鋼筋水泥和煙囪廠房,但如今的東莞有大量的青山綠水。”東莞市林業局辦公室主任韋愛梅說。

        來自東莞市林業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東莞森林覆蓋率接近40%,而2014年國家林業局公布的全國森林覆蓋率僅為21%。在東莞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287處休閑綠地,意味著每2平方公里就有一處。

        大嶺山僅僅是東莞眾多森林公園中的一個。目前,東莞全市已有大屏嶂、銀瓶山等共計14個森林公園,總面積達357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5%。

        26歲的施華麗是土生土長的東莞厚街鎮人,她說:“小時候,厚街除了住房就是工廠,出門很多灰塵,空氣也不好。現在路邊的小公園多了,平時吃完飯出門散步很舒服,周末一家人也可以去爬山。”

        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因制造業迅速發展而崛起的東莞,與很多地方一樣遭遇過環境污染的陣痛。隨后,生態環境建設成為東莞發展的重點之一。

        2013年,東莞正式申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但準備工作其實在10年前就開始了。

        1999年,東莞各個國有林場“砍樹賣錢”被叫停,林場的經營陷入困境。2003年,政府在維持土地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以國有林場為中心,整合周邊鎮村集體林地,開始建設森林公園。2009年,政府規定,市級財政對建設森林公園的鎮村給予每公頃5.4萬元的補貼。大嶺山森林公園管理辦公室主任曾煥忱說:“現在很多鎮村愿意建森林公園,不僅是因為政府有補貼,而是人們對環境的需求提高了。”

        韋愛梅說,創建森林城市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東莞的自然資源不算特別豐富,那就要把東莞現有的、尤其是閑置的資源利用好。

        2006年,東莞市政府把寮步、橫瀝、企石等6鎮交界處閑置的30平方公里土地集中開發,建設東莞生態園。

        東莞生態產業園區管委會工作人員鄭資聰說:“這里以前是6個鎮交界的河涌邊緣地帶,到處都是垃圾和污水,隔幾十米就能聞到臭味。”目前,經過外部截污、清淤擴渠、循環補水等措施,結合污水處理廠和水再生利用系統,記者在生態園燕嶺濕地看到,河流清澈見底,濕地植被已經恢復。

        在綠色休閑之外,東莞生態園還兼具產業功能,提供高端產業的配套設施。韋愛梅說:“東莞面積不大,但我們不擔心這么多森林公園、生態濕地擠壓產業的發展用地,只有生態環境好了,才能吸引更高端的產業落戶東莞,建設森林城市實際上也是產業升級的‘綠色之路’。”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