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規劃搶穿“洋馬甲”身價翻幾番
行業新手沖破底線 過度規劃亂象風靡
年初,江西某市一中央商務區規劃設計競賽邀請了8家單位,一位國內知名的規劃專家當場發現兩家“美國設計事務所”的設計圖質量較差。后經核實,這兩家所謂的“美國設計事務所”均為國內公司假冒。
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總規劃師王春告訴記者,規劃領域“假洋鬼子”很多,一些人瞄準了個別地方領導喜歡“跟洋沾邊”的心理,接規劃時張口就要上千萬元,有的比實際價格高出10多倍。
記者近日在多地采訪發現,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深入,規劃行業出現規劃師掛靠成風、規劃方案貪大媚洋等惡疾。專家表示,規劃市場的亂象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也成為“過度規劃”和“隨意規劃”的推手。
小縣城人口三四萬 規劃做到二三十萬
規劃規模做得越大,規劃院的收入就越多。一些規劃師便投地方領導所好,將原本只有三四萬人口的小縣城總體規劃做到了二三十萬人。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擁有住建部頒發的城市規劃編制資質的機構近300家,其中大部分是由各省級或市級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改企轉制而來,民營企業也占有相當比例,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競爭力的規劃編制服務市場。隨著“規劃熱”的出現,一些不良傾向也逐漸凸顯。
除了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媚洋心態,個別地方“為洋而洋”,導致規劃設計行業出現許多“假洋鬼子”從中牟利之外,“亂掛靠”現象亦較為普遍。
記者了解到,當前主要存在兩種掛靠行為,一種是一些沒有資質或能力差的規劃師給正規規劃設計公司上繳掛靠費接活,另一種是某些規劃設計公司為了維持資質必須吸收一些注冊規劃師掛靠。
海南雅克設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德雄表示,“掛靠”成風造成一些不懂規劃的人在規劃市場上濫竽充數,做出的規劃設計往往粗制濫造,有的甚至將別人的規劃照搬照抄,敷衍了事。
此外,部分規劃機構及從業者“逐利心”較重,社會責任感缺失。專家表示,當前規劃編制機構多為有自身經濟利益訴求的企事業單位,同時還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很多機構為了利益最大化,不僅盲從地方領導的意志,甚至推波助瀾。
據業內人士透露,這與目前實行的以規劃面積和人口規模為依據的收費制度不無關系,規劃編制機構和希望“以地生財”、彰顯政績的地方政府在盲目做大規模上達成了默契。
管理錯位掛靠成風 規劃違法難被問責
管理錯位、管理依據不足及追責機制缺失,導致規劃市場問題頻現。專家稱,由于專業化水平不高,很多新入行的從業者往往沖破規劃底線。
專家表示,當前相關部門對規劃行業施行資質管理,盡管行業已經開始實行“注冊規劃師”制度,但仍存在“重機構資質、輕個人資質”的狀況。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說:“管理機構肯定比管個人要容易得多,現在重管公司輕管個人,重公司資質,輕個人資格,導致一些有能力的注冊規劃師不通過掛靠就無法立足。”
同時,規劃領域存在管理依據不足,管理難度大。據了解,國家有關部門聯合制定的《城鄉規劃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辦法》出臺已有兩年,但對案件的查處力度不夠、影響力不大,目前尚無一起因規劃違法而被問責的案件。
“這主要因為規劃的質量管理難度較大,規劃的綜合性不同于建筑設計,決定其質量責任難以清晰,目前在全國范圍內未能制定詳細的規劃設計質量標準。”安徽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胡厚國說。
海南省住建廳總規劃師劉釗軍表示,對規劃設計院的管理是重要環節,但即使發現某個設計院違規了,處罰的手段也有限。而且規劃市場流動性比較大,對本省的容易監管,但是對流動的、掛靠的規劃設計師缺少管理手段和管理依據。
記者還發現,目前,對規劃從業者還沒有建立相應的責任追究機制。近年來,極少出現規劃機構或個人因其所編制的規劃造成嚴重浪費或重大經濟后果,而承擔過相應的經濟責任或法律責任的案例。
此外,規劃專業人才不足導致規劃設計水平整體受限。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袁奇峰說,當前規劃市場的繁榮帶來專業人才需求旺盛,國內很多大學相繼開設規劃設計專業,但專業化教育水平不高。“目前全國有180多家高校開設相關專業,但很多院系連基本的師資都不夠”。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顧問韓秀琦說,規劃設計行業最強的力量都集中在幾個高等院校和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目前行業人才的市場需求量很大,但高素質的人才奇缺,在中西部尤其突出,地級市以下和落后地區就更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