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重慶市委四屆三次全會決定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把武隆列為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在這一定位下,武隆縣如何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武隆綠色發展、特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武隆作為‘兩欠’地區的貧困縣,礦產資源和土地資源都不豐富。唯有生態是武隆最大的財富。”武隆縣委書記何平說,今年來,該縣圍繞“六個更加”生態戰略,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特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在生態保護中實現了綠色崛起。
生態環境更優越:森林覆蓋率將超65%
數據顯示,武隆現有林地面積已經達到33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0.1%,在全市名列前茅。
“為打造更優的生態環境,我們必須把‘山更綠’擺在首要位置。”武隆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縣計劃到2020年力爭森林覆蓋率達到65%以上。
然而,目前武隆的新造林空間已十分狹小,造林綠化的速度趨緩將成常態。在此狀況下,林業部門如何實現“山更綠”目標?
“今后我們將在‘質’上做文章,將綠化荒山、改造低效林、撫育中幼林等列為重點,進一步提高森林質量。”該負責人表示,今年4月,武隆在仙女山森林公園啟動了林相改造試驗。
據了解,仙女山森林公園的植被主要為上世紀末營造的,林相單一,抗害能力差。為進一步提升公園的生態效益、景觀效益,該縣正引種栽植櫻花、白玉蘭等26個高山樹種,并將在試驗成功后大面積更換老化的杉木純林,從而徹底改善仙女山現有林相景觀。此舉將進一步改善全縣生態環境,給廣大游客觀光、度假、休閑帶來更加舒適的享受。
生態建設更完備:“五大區域”全面發力
“武隆屬于‘七山一水兩分田’,土地資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每一寸土地都十分金貴。”該負責人介紹,武隆的生態建設必須依靠科學規劃布局。
據介紹,該縣編制了《武隆縣重點區域造林綠化規劃》,將重點布局在城鎮周邊、公路沿線、江河沿岸、生態脆弱區、宜林荒山五大區域,通過合理控制開發強度,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未來幾年,該縣首先將全面推進旅游干線通道綠化改造工作,大力提升全縣旅游形象。今年4月上旬,該縣投資86萬元,率先啟動了武仙路通道綠化升級改造,共栽植櫻花、玉蘭、三角梅、薔薇、紅葉石蘭、杜鵑等觀花觀葉樹種22個共計20萬株,通過后期管護成林后,將形成喬灌花草立體搭配、綠色彩色互補、四季鮮花、綠樹成蔭的精品生態景觀長廊。
而這僅僅是武隆推動五大區域生態建設的一個方面。今年,該縣狠抓春季造林工作。目前已完成營造林5.1萬畝,占全年計劃51%。今后幾年內,武隆縣將陸續啟動歐洲投資銀行林業專項貸款造林、新一輪退耕還林、退化防護林改造、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大生態建設項目,為生態建設提供強力支撐。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