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之年,也是富民經濟發展爬坡過坎的關鍵一年。在新形勢下的發展大潮中搶抓新機遇,適應新常態,謀劃新跨越,實現新發展,是富民面臨的嚴峻考驗和責任擔當。
市第十一次黨代會要求,富民作為昆明城市功能拓展區,要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加速承接產業發展功能,成為全市跨越發展的新支撐。這為富民的發展確立新坐標、賦予新使命、指明新方向。富民將依托昆明主城大市場,搶抓昆明進入大開放、大合作、大創新、大建設新階段的歷史性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釋放動能,拓展空間,加快服務和融入主城發展步伐,努力把市委的決策部署和全縣各族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變為美好現實。
2017年,富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第十次黨代會、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市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縣第十三次黨代會的安排部署,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服務和融入主城發展步伐,力爭在建設主城產業轉移承載區、服務主城發展區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設山水園林衛星城,打造昆明最美后花園,為與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堅持轉型升級加強內培外引
努力在主城產業轉移承載區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突出抓好招商引資,抓住市委、市政府強化主城功能拓展區建設和老城功能疏解的機遇,加強渠道建設、市場對接和產業協作。緊盯勞動密集型產業、農產品加工業、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優質項目,多元化、全方位主動承接主城產業轉移。強化園區招商引資主陣地作用,通過以商招商等方式完善合作平臺,完善招商引資政策,建立嚴謹的項目評審、發布機制。
提高農旅融合發展水平,鞏固種養殖傳統產業,發展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挖掘旅游消費新的“供給點”,發展新產品、培育新業態。推進特色農業產業園開發,加快建設都市農莊、家庭農場、特色旅游村寨,拓展農旅融合平臺。
加快壯大工業支柱,堅持做大增量與提高質量并重,貫徹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措施。圍繞鈦鹽化工、裝備制造、新材料等主導產業,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加快打造百億元工業園區。
加速現代服務業發展,抓好昆明打造現代服務業高地機遇,發揮區位優勢和農、旅產業優勢,促進餐飲、地產等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加強商品流通網絡建設,制定電子商務三年發展規劃。
堅持城鄉統籌加速新型城鎮化
努力在服務主城發展區建設上取得新進展
增強城市承載能力,立足山、水、園、林等資源要素,把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生態文明等理念融入城市規劃編制全過程。立足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編制“大健康產業規劃”。加快撤縣設市步伐,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推進棚戶區改造、“平安放心市場”等民生項目建設。
發展壯大集鎮經濟,以縣城為核心,加快推進羅免商貿旅游型工業小鎮、“果香赤鷲”和東村特色創意鄉村旅游示范小鎮、款莊商貿型生態旅游特色小鎮、散旦高原水鄉旅游小鎮兩個城鎮帶。推進實施一批供電供水、土地開發、污水處理等集鎮功能配套項目。完善政策措施,實施好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和“四位一體”項目建設。
改善城鄉基礎設施,推進“五網”建設五年大會戰,強化發展基礎支撐。加快內聯外通的道路交通體系構建,加快天然氣線富民支線、分布式光伏發電、款莊220千伏變電站等能源項目建設,加快互聯網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建設,推動“互聯網+”向各領域延伸。
打造美麗宜居鄉村,緊緊把握基礎完善、產業培育、環境整治、民風建設等重點,做到“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同步推進。持續加大對已脫貧人口和邊緣貧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加強扶貧開發經驗總結,形成可供全縣其他行政村在美麗鄉村建設、基礎設施配套、項目資金整合、村組干部管理等方面借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