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2020年北京西城綠化覆蓋率將達到31%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3-17  

        打造核心區公園體系完成“15分鐘生活圈”建設

        “十三五”,西城什么樣?西城區區長王少峰日前來到新街口街道,與社區居民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聊天會,為社區居民講述“十三五”期間西城區將做些什么事。王少峰介紹,西城區將結合區域生態環境,重點建設改造一批水域公園、下沉式綠地公園,重點建設提升一批文化主題公園、雕塑公園、歷史街區公園、民族文化公園,重點建設一批小區公園、院落公園,打造特大城市核心區公園體系,為百姓創造一個宜居的環境。到2020年,全區綠化覆蓋率將達到31%,新增城市綠地17.5萬平方米,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5%。

        交通出行

        規劃建設37條道路

        王少峰表示,在出行方面,西城區將優化道路結構,積極推進“綠色出行、低碳出行”行動,使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500米到達6種以上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區比例達到100%。

        “十三五”期間,西城區規劃建設城市道路37條,共計22.76公里,城市規劃道路通行率要達到100%。推進主干道系統建設,完成北新華街北段、受壁街等次干路、支路建設,打通“斷頭路”,消除“瓶頸路”,實現微循環道路全部建成。實現地鐵19號線2020年貫通運營。通過推動受壁街地下停車場建設,對拆遷代征地進行改造,改建為臨時停車場。

        組織實施自行車、步行交通路權整治,依法嚴懲占用非機動車道的行為,在主要路口安裝高清視頻監控探頭,杜絕違法停車。倡導自行車回歸城市,提升慢行系統的連續性、安全性、舒適度和便利化水平。開展優化提升林蔭道、重點商業街區空中和地下連廊、文保區慢行胡同建設,使慢行系統與公共交通無縫對接。實現區域微循環、實行胡同單停單行,解決胡同行車難、停車難問題。

        居住生活

        全區“消滅”簡易樓

        王少峰表示,結合人口調控、歷史名城保護要求以及征收方式手續多、周期長的問題,將把騰退方式作為文保區、老危改、簡易樓、城中村邊角地的主要實施模式,并向登記式疏解逐漸傾斜。為了改善居民的住房條件,將把群眾訴求放在首位,加大外遷房源的建設和保障力度,提升安置區整體環境提升,加大配套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提升安置房源的品質和吸引力,到2020年,全面完成簡易樓騰退。

        為了解決居民的生活服務問題,“十三五”時期,西城區內規范化、連鎖化、品牌化生活性服務網點占全部網點的比例將由“十二五”末的26%提高到70%以上,建成30個以上百姓生活服務中心,256個社區實現商業便民服務基本功能全覆蓋,完成“15分鐘生活圈”的建設,形成具有一定競爭優勢和良好發展能力的15個區域級商業中心。

        “十三五”期間,西城區還將構建光網城區、移動互聯(2433.05,23.780,0.99%)網無線城區。完成“光進銅退”改造,解決“最后一公里”瓶頸問題,網絡接入能力達到“百兆到戶,千兆到樓”。實現新建居住建筑物光纖到戶,已建小區2017年前完成光纖到戶改造。優化網絡和WiFi布局,分類推進重點公共場所免費WiFi覆蓋。

        環境治理(2304.52,6.790,0.30%)

        淘汰8萬輛老舊汽車

        為了改善環境空氣質量,西城區將以防治PM2.5為重點,到2020年,細顆粒物濃度降低達到市級要求。在全區“無煤化”的基礎上完成全區燃油鍋爐的燃氣改造,實現全區鍋爐“無油化”。加大老舊機動車淘汰力度,力爭淘汰老舊車8萬輛,降低小汽車使用強度。同時,西城區還將加強北護城河舊鼓樓大街斷面、陶然亭湖、廣安門北濱河路等重點水體治理工作力度,到2020年跨區界水體斷面水質達標率≥70%。

        王少峰介紹,“十三五”期間,西城區將打造20個環境綜合提升區域,覆蓋近23平方公里,超過全區面積的三分之一。會同300余條胡同、3000余個環境臟亂點治理,推進“三金海”示范區建設、80余條市區達標大街和其他景觀提升,到2020年實現景觀亮麗宜人、公共空間友好、市容整潔優美、風貌獨具特色的城市空間。

        文物保護

        落實每周評論舊址遷建

        “十三五”期間,西城區將織補歷史景觀,再現舊城獨特風貌,恢復提升阜景街風貌,重點開展文物騰退修繕,調整沿線業態,建成有老北京特色的多元文化走廊。

        其中,地安門內大街、鼓樓西大街、阜內大街、大柵欄月亮灣、先農壇將進行環境整治,提升景觀;騰退楊椒山祠、瀏陽會館等一批文保區;修繕康有維故居、朱彝尊故居;合理利用陳坦故居、沈家本故居;落實儒福里觀音寺、每周評論舊址等一批遷建未落地項目;新認定武定胡同23號等一批文物價值突出且社會關注度高的不可移動文物。

        有問有答

        西直門橋東將建綠地公園

        聊天會上,不少居民詢問,“十三五”新街口地區會變成什么樣?

        王少峰介紹,“十三五”期間,西城區將加快推進新街口地區正在實施的棚戶區改造項目,確保棚改項目全面完成。其中,白塔寺疏解項目涉及1500戶,截至2015年底已完成150余戶;桃園C地塊涉及產籍戶88戶,目前剩余10戶;啟動研究西四北舊城保護示范區項目,涉及814戶。

        為了給居民創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西城區計劃2018年至2020年,投資9000萬元用于對新街口北片、中片、南片共計2.82平方公里面積進行區域環境提升,通過建筑外立面整修、牌匾規范、步道鋪裝等措施,分階段綜合提升環境品質。完成五至六個老舊小區整治,對12條胡同進行綜合整治,完成50個低洼院改造,為老舊小區安裝信報箱。建設西直門橋東側綠地公園,利用邊角地建設“口袋公園”,實施公共建筑屋頂綠化,完成5個老舊小區及15條胡同的綠化改造升級。同時加大力度拆除違法建設,計劃拆除違法建設1180處。

        教育方面,2016年三十五中初中向新街口學區再增加兩個班的招生計劃,四根柏小學和中華路小學成為三十五中附小,實現小學直升初中。完成果子市幼兒園修繕工作,接收高井幼兒園新址。

        醫療衛生、養老方面,將會加強新街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綜合診區建設,建成全區統一標準的“中醫館”。實現地區養老餐桌全覆蓋。每四至五個社區建立一個養老服務驛站,開展適老性社區和家庭設施改造。

        文化方面,將新建西城區第一圖書館和西城區青少年圖書館,規范區第一文化館,標準化建設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社區綜合文化室,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筑面積將達到2000平方米以上。推廣特色閱讀空間建設,街道將有兩個以上特色閱讀場所,滿足不同人群閱讀需求。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