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老年住宅和老年社區的發展建設仍屬起步階段,許多規范標準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而老年住宅和社區的建設是需要從城市整體規劃布局的角度來考慮的,目前由于上位規劃指導不是很具體,可供參考的成功案例又不多,因而給老年住宅的建設和設計帶來了一些困難。老年設計并不能局限于機械地執行相關設計規范的規定。很多設計師對老年住宅的認識僅限于滿足相關設計規范的要求,認為僅是在普通住宅的基礎上去除高差、設置坡道、保證輪椅回轉和加裝扶手而已。事實上還有許多細節之處需要關注。
公共區域
色調擇取要適宜
在養老機構的建筑設計上,在色調的選取上要格外注意,適合老人的為主,灰白色調對他們而言可能會略顯壓抑。每層樓采用不同的色調可以幫助老人識別自己所在的樓層。在機構建筑的設計上,都要根據老人不同的需求來配置。王樹新老人,今年80歲了,行動不便,需要坐輪椅。他說:“我住的養老機構設計新穎,每幢樓顏色不一樣,我記性不太好,記得顏色就好了。”
細節設置要講究
在養老院,公共區域必須要選擇無障礙設計,考慮到下雨天或者行動不便的老人在場所轉換時帶來不便,許多養老院已經將各部分空間用連廊連接,天氣惡劣的狀況下,也不用擔心老人無法從住所到達食堂等狀況。建筑設計師吳軍河表示:“僅僅一個扶手就有很多的講究,大到扶手的設置,小到它材料的使用。”例如,曾經使用的不銹鋼扶手不久就被淘汰,原因是冬天老人扶著過于冰冷。
活動場所要多樣
公共活動空間中圖書館、棋牌室、書法室都是老人非常希望設置的活動空間,在空間形式上,老人希望公共活動區能夠集中而開敞,形成熱鬧的氛圍。還有一些老人希望養老機構設置運動館等,可以方便鍛煉身體。這些都間接反映出老人內心希望擺脫孤單,在設計上,許多養老院已經不斷在改進這一點,場地建設十分寬敞。
老年建筑與住宅建筑專家、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周燕珉在當前老人的需求分析中提到有些老年人認為養老公寓的配套設施過于單一,不能滿足老人多樣化的生活需求。以豐富的活動區域場所來進行設計,在人性化要求越來越高的未來,對老人心里需求的細膩考慮不可或缺。部分老人希望在養老機構附近也能有高檔的購物中心或者餐廳,便于子女探望時外出就餐,一方面促進交流,一方面老人可以換換口味。許多老人表示:“如果周圍有玩的地方,孫子孫女就可以和兒女們一起過來,一家人過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