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2018全國北美冬青技術交流大會在杭州舉辦,會議由北美冬青產業發展(全國)技術協作組主辦,杭州潤土園藝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北美冬青發展中心協辦。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來自全國近20個省市的80余位相關科研院校、生產企業的代表參加了活動。
北美冬青還是一個新興產業,早一步動手的從業者已經收益頗豐,剛入行的新手則是躊躇滿志。未來,怎么讓北美冬青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成為新老“圈里人”最關心的問題。畢竟,前景看好的同時,擺在這個新興產業面前的困難也不少。
成為“爆款”
一、一個品種 首先一點要明確,國外北美冬青品種繁多,國內引入了其中的‘奧斯特’、‘冬紅’、‘格瑞’等數個品種。不過,從進口切枝到國內苗圃生產中,‘奧斯特’占了絕對比例。因此,業內及本文提到的北美冬青,如不作特殊說明,都指的是‘奧斯特’。
二、應用端,紅 北美冬青有多火?從進口的到國產的,從價格到銷量,均著實讓記者吃了一驚。
先看切枝市場。在花藝應用中,2016年之前,因為價格高昂且曝光度低,除高端傳統花藝設計采用外,北美冬青切枝應用很少,國內銷售也不多。經過最初的市場培育期后,2016年至今,北美冬青切枝已經火了三年。
今年9月下旬,荷蘭切枝進入中國市場,長度80厘米、每扎10支的紅色品種北京批發價330元。到10月初,紅色品種350元每扎,橙色品種320元每扎;廣州嶺南花市的橙色品種350元每扎。11月初,昆明鮮花拍賣大廳的拍賣價格高達400元至450元。
市場需求強力推動價格攀升。最近三年,不僅一線城市的花店,二三線城市花店對北美冬青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去年臨近春節,長度70厘米的切枝一度賣到每枝68元。
國內北美冬青切枝枝條較粗,每扎5支,今年10月份,長度80厘米的國產切枝B級貨每扎報價165元左右。“比進口貨價格低不少,同樣供不應求。”山東日照郁隆昌園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德隆說,產品沒上市就被搶購一空。
三、生產端,火 據粗略統計,目前國內種植北美冬青的苗圃超過2000家。不過,總體種植面積還不到5000畝,只有幾家規模大的苗圃面積達數百畝,大多是幾十畝或幾畝的小苗圃。
規模小不等同于收益少。較早“入行”的很多苗圃,老板已經賺得喜笑顏開。就拿前來參加此次會議的代表來說,福建一家苗圃今年的種苗銷售額達1700萬元。山東一家苗圃,秋季產出的1.5萬支切枝,3天就被預訂一空。作為最早將該品種引入國內并推廣發展起來的人,“杭州潤土園藝”總經理余有祥給記者看了一條來自陌生人的短信,內容大概是“感謝您為北美冬青產業所做的貢獻,讓我換了房也換了車。”類似的感謝,余有祥可沒少收到。
北美冬青為什么能大火?美,而且美得恰逢其時!
寒冷蕭瑟的冬季,落了葉子的枝條上綴滿紅彤彤的可愛果實,這著實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賞期在國外橫跨感恩節、萬圣節、圣誕節、情人節等重要節日,在國內則能趕上元旦、春節,甚至元宵節。
門檻與突破
一切看似完美,但在實操中卻有重重困難等待解決。
品種引到了國內,但缺乏技術支持。國外企業賣種苗,但技術是絕對保密的。這直接導致國內外產品品質的明顯差距,上文中的價格對比中可見一斑。
好消息是10月份,《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冬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戶浙江農林大學;近幾年來,余有祥也潛心研究相關技術,已經取得了一定突破。雙方合作取長補短,推動了北美冬青的技術發展。
經過采訪調查,記者羅列了國產北美冬青目前有待解決的問題,以及相關科研進展情況。
一、切枝
1.側枝數量 國外產品側枝數15個以上,國內的只有七八個側枝,而且枝條主要集中在中上部,下面是一個“光桿”。
經過幾年研究,余有祥今年嘗試眾多藥水中,有樣本的側枝數量達到國外水平,但沒有結果實。且下面的側枝較短,上面的更長,整體形狀已符合市場需要的寶塔形。實驗結果證明思路是正確的,接下來應該容易很多。
2.側枝夾角 問題國產貨的側枝幾乎是橫向生長,捆在一起容易“打架”不說,美感也不足,而國外產品都是斜向上的。
原本余有祥尚未將這個問題提上日程,也沒有解決思路,但在解決側枝數量噴灑藥水的過程中,某種藥水起到了作用,出現了45°斜向上的枝條。明年重復試驗,就能確定哪種藥水起了作用,很可能比側枝數量問題更早解決。

2018全國北美冬青技術交流大會期間,余有祥(前排左一)在與大家交流國產切枝生產技術問題。


切枝在花藝中的應用,搭配各種花瓶或單獨包裝,效果都很出眾。 丁德隆 提供
3.木質化程度過高 目前,國外產品每扎10個枝條,國內的是5個枝條,主要因為國產貨木質化程度高,枝條粗壯。從花藝的角度講,枝條粗壯失去了輕盈感和柔韌度,柔韌性不強也就不方便做造型。當然,也有人提出“粗壯厚重”不失為一種美。
二、盆栽 目前盆栽還不是北美冬青的主要產品形式,但要發展的話,小型化是必然方向。以現在的培養方式看,苗木營養生長過快,導致做盆栽株型不夠好。余有祥認為,通過修剪調整株型是一個誤區,因為修剪的主要是新枝條,而北美冬青的特性是新枝條掛果等表現最好。因此,最好的辦法還是使用矮化劑。目前,使用哪種矮化劑最合適,還在試驗中。
三、雌雄異株問題 北美冬青為雌雄異株植物,而且花期重疊時間短,影響到授粉、開花和結果。目前,余有祥在嘗試通過藥水調控開花時間。南京林業大學科研人員則在進行孤雌生殖試驗,今年的成果是在實驗室已經成功,但基地里卻失敗了,明年還要繼續嘗試。
四、二次梢問題 二次梢不掛果,如果能解決此問題將大大提升其觀賞效果,但目前還沒有簡單有效的方法。
五、冷藏問題 國外市場需求量較大的時間到圣誕節基本結束,所以目前的冷庫冷藏水平到年底是不成問題的。但在中國市場春節是大頭,黃金銷售期在1月至2月,延長的儲存期成為問題。目前,春節期間的切枝主要從國外進口,但也會出現果子變黑等現象。
國產貨目前供不應求,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所以尚未關注春節市場,但未來這是“必爭之地”,所以冷庫冷藏的技術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
另外,浙江農林大學進行了花芽分化機制的初步研究、光合生理機制的研究、果轉色生物學機制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利于苗木結果更多、更密、更亮。
不足與方向
超高的利潤下,意味著未來國內北美冬青產業很可能以幾何級速度發展。隨之而來的是,苗木行業中很多新品種遭遇的一熱就亂的局面。如何發展才是這顆“種子”健康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的正確路徑?業內人士已經在思考和探索中。
一、標準化 包含的內容很多,從種植、生產到采收、分級、包裝、冷藏、運輸等,均需要科學詳細的技術規范。不同產品形式的技術規范也有不同,這又涉及到生產標準和商品標準的制定。只有這些框架搭好了,才能保證產出高質量的產品,進而實現規模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
國內生產在標準化上意識并不強。比如,目前不同苗圃的產品等級標準很不一樣,甚至有的公司沒有等級標準。當然,也有人認為國內產品分級意義不大,反正都是等外品。總之,北美冬青產品面向的是家庭終端消費市場,對標準化的要求也必然更高。
二、設施化 設施化是標準化生產的有力保障,也是產業發展的必然方向。目前,國內北美冬青苗圃大多沒有實現設施化,尤其是北方苗圃。該品種在北方一些地區露地栽培表現良好,難免讓人覺得不必大張旗鼓建設相關設施。
但從長遠看呢?山東威海七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叢群提出,未來要實現輕基質栽培,保證苗木質量的同時,也能有效降低運費,但前提是需要設施化栽培。
三、品牌化 叢群還在忙著一件事:自家北美冬青品牌的打造。隨著技術關口的突破、市場接受程度的提高,肯定會有更多人發展北美冬青。依以往的慣例,到時候種苗很可能鋪天蓋地,市場變亂、產品品質會變得良莠不齊。那時候,能說話的就是品牌了。
品牌的必備條件除了品質,還有特色。叢群首先選擇在包裝上做文章,苗子精心地裹上塑料薄膜,套上封桶。每年產品上市前,搭配不同特色的花盆。每年一個花盆系列,整體提升了產品形象。
四、訂單化 這應該是所有苗木人的愿望。而以北美冬青切枝來說,直接面向花店和拍賣市場,目前市場上也是供不應求,訂單式生產的可操作性就比較強。前提是,產品實現標準化、批量化。
山東榮成秋實園藝場的北美冬青生產面積在國內名列前茅,總經理王本強對訂單化十分向往,“有人說我基地里的苗子能值兩個億,我不覺得,賣得出去是錢,賣不出去是云煙。”
也有人“無心插柳”另辟蹊徑。吉林遼源蘭河山莊種了2000株北美冬青,算下來也就幾畝地。從10月份果紅至今,每天能吸引約500人前來旅游,倒是為北美冬青在文旅項目中的應用開拓了思路。
記者與北美冬青圈子打了幾次交道,發現圈子里的大多數人對品種特性、產業現狀、發展前景等認知相對清晰,執著而不缺理性,有追求又充滿危機感。就拿帶頭人余有祥來說,時時通過各種渠道宣傳發聲,希望產業良性發展,給從業者帶來更多、更長久的收益。
縱然有很多問題待解決,但如果能耐下心來科學、有序地發展,北美冬青必然能給從業者一片紅火的前程。

盆栽還不是北美冬青的主流產品,但同樣觀賞效果極佳,市場前景看好。

不搭配其他植物,簡單地在花瓶里插幾枝切枝,同樣能奪人眼球。
來源:花卉報 作者:李穎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