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地打造的"低碳生態示范新城",到綠色節能住宅的火爆,綠色、低碳已經成為中國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日前,由北京工業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主辦、中際國潤(北京)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2014綠色低碳工程教育演示會暨國際生態低碳城市發展論壇",邀請了國際綠色建筑大師、聯合國環境貢獻大獎得主、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的Robert Vale教授來講學。
Robert Vale教授從事綠色建筑和低碳科技研究多年,著書頗豐,獲譽良多。中國風景園林網記者特邀他接受專訪,闡述對綠色低碳行業發展的觀點和建議。

中國風景園林網:建設低碳城市是中國城鎮化道路上一個無可避免的選擇。你認為低碳城市建設的核心是什么?
Robert Vale:考慮到低碳城市在中國及世界各地的發展,我認為在降低碳排放量方面做的遠遠不夠,這與我們采用了以高樓大廈為主要建筑形式的城市規劃模式有關。我們應更深刻地考慮城市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建筑形式。過去的建筑在很多方面反而很節能環保。未來建筑的高度應該降低,這樣建筑成本降低,更加宜居,更適宜太陽能利用和屋頂雨水收集系統。我認為對于真正的低碳城市,"high-rise"是一種錯誤的發展模式。盡管中國人口多,城市密度大,但是在過去,比如中世紀城市,人口也相當擁擠。倫敦也是一個非常高密度的城市,但是很少有高樓大廈。我們需要探索全新的城市規劃模式。
另外,城市規劃不能以汽車的使用為中心。汽車是高碳排放的交通方式,駕駛汽車上下班的消耗大于一個普通建筑內的,城市需要限制車輛,規劃自行車慢行系統,實用電力交。。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建立充斥大量車輛的低碳城市是不現實的,可以說戒車比戒煙更重要。
中國風景園林網:你談到限制車輛在建設低碳城市中的重要性,但現實是,目前中國人對汽車的購買意愿依然很強。您怎么看待這個情況?
Robert Vale:我在演講中強調過,建立低碳城市,改變人的行為方式比改變建筑更重要。建立低碳的生活方式需要政府的鼓勵和推動。比如在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統非常便宜便捷,而獲得汽車駕駛執照的花費比買車還貴,所以大多數人選擇了公共交通。
為大多數人所向往的生活方式是未必是有益的,你所想要的,當你擁有時結果卻未必是好的,這是人性中不好的一面。我們需要好的體制來引導克服人性的弱點。我認為中國更有可能有效地應對這個問題,因為西方在可持續發展觀念經常搖擺不定,政策方向也經常改變。
中國風景園林網:綠色建筑在新西蘭的發展狀況如何?
Robert Vale:綠色建筑在新西蘭的發展情況并不樂觀。一方面原因是,新西蘭70%的電力來自于零碳能源,例如水利、風力、地熱等。我居住的城市幾乎都使用風電。綠色能源的普及在某種意義上使綠色建筑的推廣似乎沒那么重要。而且新西蘭人口少,氣候多風,污染相對較小。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要建設低碳節能建筑,因為車輛使用產生的問題依然存在。只是目前與中國相比,這個問題并沒有那樣迫切。
中國風景園林網:城市病是每個大城市共同的問題,北京如今面臨著最嚴重的城市病之一就是環境污染。從建筑師的角度來看,您認為建筑規劃行業應如何應對這個問題?
Robert Vale:每個從事建筑、規劃行業的人都需要關注低碳問題,這應該是他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盡管現在對于低碳城市建設有很多好的理念,但實際中城市碳排放量僅降低了30%,而我們的理想目標是降低到90%。所以我不僅考慮城市采用了錯誤的發展模式,也許高樓林立的城市的確在降低碳排放量上有難度。低層建筑和小規模住宅更便于利用很多綠色技術和自然手段。
我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做"自維持住宅"的研究:它是一種完全獨立運轉的住宅,不需要市政管網的供氣、供水、供電、排污等系統支持,而是利用太陽能和風能提供房間的照明、采暖、熱水;收集雨水循環使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垃圾、排污自行處理。如何把可再生能源和自維持技術應用在中國空間小、密度大的高層建筑里面,這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
"減降"是低碳的一個基本原則。20世紀70年代有一本叫做《限制性增長》,通過分析人口、污染、資源等互相作用的模式,預言到21世界中期現代文明會面臨崩潰。最近的研究發現,我們社會的發展正遵照了這個預測模式。我們的世界運行著以"增長"為基礎的經濟機制,不受限制的追求"增長"帶來災難性后果。資本主義經濟像癌癥,會慢慢殺死我們,它從機體內部產生巨大破壞。我們忍受著一個致命的惡疾,卻沒有采取有效治療。我擔憂的是直到現在世界仍在拖延采取措施,直到人類付出巨大的代價,到那時也許太晚了,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扭轉危機。
我并不想持有如此悲觀的看法,但我在這個行業已經研究了40年,從那時生態環境的情況一直都在惡化。我們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發展了零碳建筑技術,成本很低,建設簡易,效果很好,卻一直未被普遍采用。這是令人沮喪的現實。我們需要革命性的轉變,否則未來人類生存岌岌可危。
中國風景園林網:綠色與低碳的建筑要求是否影響了現今建筑師教育,使他們更加關注新技術以及科學知識的學習與應用?
Robert Vale:我同意應建筑師應重視科學知識和技術,但同時應對科技本身保持謹慎。現在很多看法都覺得綠色建筑就是把高科技都應用上,其實科技并不代表綠建。
我的理念是,低碳建筑的建設依賴于一些很基礎的知識,首先采用低技術含量的適宜技術,如自然采光、自然通風、太陽能設計,包括通過墻體或者屋面、地面保溫材料,窗子的厚度等,之后再考慮把最新的高科技運用到建筑上。
中國過去有"赤腳醫生",有著基本醫療培訓,在農村地區提供最基本的醫療服務,我們現在也需要這樣的"赤腳"建筑師。
我們的經濟體系鼓吹高度消耗的生活方式。建筑師需要了解相關的綠色建筑的科學技術,但是也要意識到某些高科技設備是不必要的。低能耗設計和可持續性規劃可以減少照明、空調和汽車的使用。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