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七夕滄浪亭首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6-07  來源:江南時報  作者:陳煜  
        日前,浸入式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主創團隊見面會在滄浪亭·可園舉行。在滄浪亭“流玉石刻”處,短短十分鐘的“春再”片段表演,讓昆曲與滄浪亭這兩項文化遺產的古老神韻交相輝映。演員們在園林空間里,將沈復筆下的“蘇式生活”演繹得淋漓盡致。據悉,全劇時長60分鐘,計劃于今年8月17日(七夕節)在滄浪亭首演。
        《浮生六記》為清代蘇州文人沈復的自傳體散文,全書以沈復、蕓娘夫婦生活為主線,描繪了清代蘇州充滿情趣和雅致的生活方式。《浮生六記》在1936年被林語堂翻譯成英文后,轟動歐美文壇,被視為闡述東方文化的權威著作。此次新編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是姑蘇區傾力打造的“戲劇+”創新文化項目,是國內首個浸入式戲曲表演,也是姑蘇區獲評“國家文化新經濟開發標準試驗區”后,進一步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舉措。該劇在編排上將世界文化遺產滄浪亭與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完美融合,在滄浪亭內“復刻”了一個屬于沈復、蕓娘的世界。觀眾一改傳統劇場式、廳堂式的觀看方式,可隨著演員的表演參與到演出場景之中,在園林中走走停停,沉浸其中,一邊聆聽昆曲的唯美曲調,一邊領略園林的詩意之美。
        該劇分“春盞”“夏燈”“秋興”“冬雪”“春再”五折,濃縮詩文、繪畫、街巷、流水、藕荷、石橋、鉤織等蘇州市井生活的簡約圖景,將沈復、蕓娘夫婦人文相戀、志趣相投、柴米相依的深情娓娓道來,生動地呈現了蘇州地方優良民風中固有的重文、惜愛、守仁、摯信的感人場景,為世人展開了一幅清新明麗的江南風物畫卷。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