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國務院參事揭秘中央設雄安和建副中心的背后深意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4-16  來源:新京報政知道  
        北京城市副中心與雄安新區都是“千年大計”,在中央批復的北京新總規中也提出,北京城市的規劃發展建設,要深刻把握好“一核”與“兩翼”的關系。
        作為“兩翼”,其設立的重要意義是什么?今后將會為京津冀區域發展帶來什么改變?
        知道君關注到,近日,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給出了答案。
        彌補京津冀城市斷帶
        近日,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在做客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壇》時,透露了建設通州新城、雄安新區的背后深意。
        仇保興認為,從世界各國的城鎮化發展進程來看,城市發展帶動了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建設也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引擎。然而,城鎮化并非只有積極的一面。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城市群布局不合理、千城一面等問題都是城鎮化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和挑戰。
        我國有兩個城市群的典范,一個是長三角,一個是京津冀。長三角的城市群除了一個特別大的城市上海,還有杭州、無錫、南京等五、六個經濟規模超萬億的二級城市,這些二級城市跟上海之間形成了競爭、合作、對流的關系。
        但是,京津冀只有北京、天津兩個超大規模的城市,二級城市發育不足,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極端不均衡。無論是石家莊、唐山、保定,根本沒有能力跟北京、天津抗衡,人才全部單向流到北京、天津,造成河北的產業結構沒法提升,出現了高端產業斷崖式下降。
        “為什么黨中央要提出來,通州要建新城,雄安要建新區,就是說市場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那么我們要用規劃的辦法,來造幾個像模像樣的二級城市出來,來使這一個城市的斷帶能夠彌補上。”仇保興介紹。
        仇保興認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關鍵,在于各類城市要找準定位。超大規模城市需要提高綜合素質;中等規模城市、二級城市應該發展經濟,具備核心競爭力;小城鎮需要單一、專業的特色。
        中國城鎮化進程要防止空城大規模出現
        仇保興也對城鎮化發展提出了一些重要建議。
        他認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關鍵,在于各類城市要找準定位。超大規模城市需要提高綜合素質;中等規模城市、二級城市應該發展經濟,具備核心競爭力;小城鎮需要單一、專業的特色。
        在推進城鎮化的道路上,除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還需要防止空城大規模出現。
        我國北方有一個著名城市,人口只有43萬,但是建的城市可以住143萬;另一個只有30萬人口的城市,人口在減少,卻還要建一個30萬人的新城。仇保興認為,我國出現這種空城的現象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的土地財政“寅吃卯糧”,另一方面是源于政績的沖動,第三個原因則是對城鎮化進程的錯誤判斷。
        他表示,我國是一個典型的舊大陸國家,城鎮化率到了65%到70%之間就封頂了。
        那么,如何防止空城、鬼城出現呢?
        仇保興認為,應該回到本源,把土地財政關到籠子里,叫做土地基金。土地基金的用途只有三類,一類是生態環境的保護,第二類重大的、跨區域的基礎設施,第三類重大的民生工程。除此之外,還應從源頭上來制止新區、開發區的建設規模,對于破壞環境、破壞自然資源的人要終身追究責任。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