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以來,隨著全社會生態意識的增強,生態建筑備受青睞,用生態建筑觀指導建筑設計受到重視。
生態建筑觀是一種新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思維,能夠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按照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辦公建筑設計中融入生態學思想,營造綠色、清新的辦公環境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但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許多辦公建筑一味追求造型和立面的花哨以及施工的進度和經濟效益,帶來了很多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可持續發展意識不強、建筑設計缺乏整體性考慮、不重視建筑實質性功能三個方面,還有很多辦公建筑設計存在著華而不實、形式化的現象。如果設計階段對生態建筑觀重視不夠、未將可持續發展當作重點落實到設計和生態策略中,就會帶來巨大的浪費。同時,在設計中若忽視綜合性生態觀念的建立、忽視建筑工程與室外環境的關系,就無法使各種生態策略充分發揮作用。
現代辦公建筑工程規模大、投入成本高,要將生態建筑觀更好地融入辦公建筑必須在設計階段就開始遵守節約成本、實事求是、靈活調節三大原則,從實際出發選擇合理的生態策略并根據需求實現生態策略的靈活性和可調性,以保證生態綜合效果不受影響。
首先,要優先進行整體性設計,從全局角度去把握生態建筑設計可能存在的問題。建筑選址要盡量遠離城市人口集中區域以減少對城市的壓力。對于某些特定地塊可以通過軟件模擬和分析,對整個項目周邊的風環境、噪聲環境、水環境等自然環境以及人流、車流等人工環境進行預判,以便在最初的項目規劃階段就通盤考慮建筑的需求以及將會帶來的環境負荷,達到合理利用資源并節能減排的要求,進而充分掌握生態建筑的設計方法。
其次,在設計過程中要選用經過優化的設計類型。比如:在通風設計中選用整體或者局部的自然通風可以降低對空調系統的依賴,局部中庭的煙囪效應可以提高建筑的整體換氣效率、降低能耗。在自然采光設計中選用天窗可以提高建筑的采光效率。空中花園和屋頂花園的設計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的室內環境質量,拉近辦公人員與自然的距離。底層架空的建筑形式有利于整個基地生態系統的維持,以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延續性。
再其次,要注重生態化與節能新技術的應用。設計師應注重自然能源的利用以及通過設計對人們的生活和行為模式進行引導,以緩解能源日益緊張的現狀,實現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目標。設計時應重點考慮新技術、新材料的利用,在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時,減少給環境帶來的污染。要因地制宜注重當地材料的充分利用,避免因材料遠途運輸增加施工成本。根據水文、植被等場地條件科學布局建筑,合理利用各種資源。
最后,采用高效無污染的設計和施工方法。在生態辦公建筑的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應合理使用新型節能材料和無污染材料,對有害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后再進行排放,減少其對土壤、水體和植被造成的損害,減少光污染和噪聲污染。盡量選用可以回收的建材,實現建筑材料在建筑全壽命周期的循環再利用。同時,要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做到近期規劃與長遠規劃相結合,實現生態建筑短期與長期效益的最大化。
總之,生態建筑觀己經成為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生態辦公建筑需要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對建筑、人、自然環境進行有效統一,促進生態平衡。目前,我國生態辦公建筑仍處在發展的初期階段,設計師要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并結合具體的建設要求,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學習掌握生態建筑設計的新方法、新思路,保證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