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每年臨近歲末,證監會領導會通過公開講話,總結今年、展望明年。而每年年底至來年初,市場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壓力”就是解禁潮的到來。那么,今年又是一番何等的風景?
近期在短短9天時間內,證監會高層頻繁在數個公開場合亮相,4次談到要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而在股票市場中,最直接的融資方式,莫過于新股發行常態化。
證監會主席助理宣昌能關于“IPO堰塞湖現象逐步消除”的表態受到資本市場各方關注。宣昌能表示,逐步實現新股發行常態化,使得IPO堰塞湖現象逐步消除。2017年,IPO企業從發行申請受理到完成上市,平均審核周期一年3個月左右,較之前需要3年以上的審核周期大幅縮短,直接融資效率顯著提升,可預期性增強。2016年至2017年10月底,滬深交易所新增上市公司605家,合計融資3411億元,IPO家數和融資規模均居同期全球前列。
數據顯示,今年已有超過400家公司在A股上市,加速“去庫存”。進入11月以來,A股IPO申報與獲核準的公司數量均有下降。截至目前,11月僅有約30家公司IPO預披露,而此前兩個月這一數字均超過70家。而申報上市的排隊公司數量不及上市數量,得益于監管層通過加強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嚴把市場準入關,起到了“控增量”的效果。
如今,IPO批文一周一批漸成常態,新股發行速度明顯加快。雖然IPO堰塞湖得到了較好的泄洪效果,但過快的IPO發行節奏,同時帶來了批量的限售股解禁壓力等問題,需要監管層和投資者高度警惕。隨著部分原始股東12個月的限售期陸續到期,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A股將迎來限售股的“解禁潮”,正在逐漸積聚成一個新的“堰塞湖”,而且水位越來越高。未來一年將共有483家上市公司的541份限售股將批量迎來解禁,總金額達7406.41億元。未來一年的解禁壓力不容小視。
限售股解禁近期成為壓抑市場的一個重大因素。反映到市場身上,則是白馬股、大藍籌補跌,而中小市值股票也呈現出加速下跌的走勢,市場賺錢效應以及投資信心驟然降低。
以昨日為例,白馬股慘烈殺跌,中興通訊、比亞迪跌停,京東方A、華大基因、華友鈷業、中國聯通跌幅超8%。尾盤市場跌幅持續擴大,中小創被拖累一齊跳水。究其一大原因,則是解禁+減持利空集中爆發。
大盤即將迎來最大單月規模的解禁潮。從整個市場“開始流通市值合計”指標來看,從12月開始,A股市場的解禁規模將顯著增加。即將到來的12月的解禁數字接近3000億元,而2018年1月的解禁壓力創出近年最高,數額超過5700億元,該數字已經接近中國石化這個大藍籌的A股流通市值。且未來三個月A股市場將面臨1萬億元規模的解禁盤市值。
限售股解禁和股東減持,頻繁刺激著A股市場的神經,已成為投資者的懸頂利劍。上海銀行近日就曾因解禁一字跌停。而作為5G概念股之一的烽火通信昨日也迎來解禁,導致5G概念股昨日集體下挫,流出資金161.2億元。此外作為白馬龍頭之一的京東方A遭到大股東巨量減持,對市場人氣形成沖擊。
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上證指數11月23日的本年內單日最大跌幅,便與即將到來的巨額解禁預期有脫不開的干系。
另一方面,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23日,今年以來上證指數漲幅為7.65%,深圳成指漲幅為9.29%。雖然上證指數、深圳成指都在上漲,然而今年大部分的股票都在下跌。今年以來下跌的股票數量達到2320只,占比高達67.44%,上漲的股票數量為1120只,占比只有32.56%。
今年以來大部分股票投資者都處于虧錢狀態。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股東數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下跌的股票的股東總數為11247.04萬戶,即若按去年底股民的持倉情況看,今年以來有65.39%的股民處于虧損狀態。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快新股發行,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毫無疑問。當下關鍵之處,需要維護股市生態平衡,需要注重投資者的切身利益保護,需要加快提升股市優勝劣汰功能,更需要正視IPO高速發行以及限售股堰塞湖不斷擴大的問題,并做好有效解決方案。否則,新股堰塞湖基本解決了,解禁潮堰塞湖又形成了。
近期在短短9天時間內,證監會高層頻繁在數個公開場合亮相,4次談到要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而在股票市場中,最直接的融資方式,莫過于新股發行常態化。
證監會主席助理宣昌能關于“IPO堰塞湖現象逐步消除”的表態受到資本市場各方關注。宣昌能表示,逐步實現新股發行常態化,使得IPO堰塞湖現象逐步消除。2017年,IPO企業從發行申請受理到完成上市,平均審核周期一年3個月左右,較之前需要3年以上的審核周期大幅縮短,直接融資效率顯著提升,可預期性增強。2016年至2017年10月底,滬深交易所新增上市公司605家,合計融資3411億元,IPO家數和融資規模均居同期全球前列。
數據顯示,今年已有超過400家公司在A股上市,加速“去庫存”。進入11月以來,A股IPO申報與獲核準的公司數量均有下降。截至目前,11月僅有約30家公司IPO預披露,而此前兩個月這一數字均超過70家。而申報上市的排隊公司數量不及上市數量,得益于監管層通過加強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嚴把市場準入關,起到了“控增量”的效果。
如今,IPO批文一周一批漸成常態,新股發行速度明顯加快。雖然IPO堰塞湖得到了較好的泄洪效果,但過快的IPO發行節奏,同時帶來了批量的限售股解禁壓力等問題,需要監管層和投資者高度警惕。隨著部分原始股東12個月的限售期陸續到期,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A股將迎來限售股的“解禁潮”,正在逐漸積聚成一個新的“堰塞湖”,而且水位越來越高。未來一年將共有483家上市公司的541份限售股將批量迎來解禁,總金額達7406.41億元。未來一年的解禁壓力不容小視。
限售股解禁近期成為壓抑市場的一個重大因素。反映到市場身上,則是白馬股、大藍籌補跌,而中小市值股票也呈現出加速下跌的走勢,市場賺錢效應以及投資信心驟然降低。
以昨日為例,白馬股慘烈殺跌,中興通訊、比亞迪跌停,京東方A、華大基因、華友鈷業、中國聯通跌幅超8%。尾盤市場跌幅持續擴大,中小創被拖累一齊跳水。究其一大原因,則是解禁+減持利空集中爆發。
大盤即將迎來最大單月規模的解禁潮。從整個市場“開始流通市值合計”指標來看,從12月開始,A股市場的解禁規模將顯著增加。即將到來的12月的解禁數字接近3000億元,而2018年1月的解禁壓力創出近年最高,數額超過5700億元,該數字已經接近中國石化這個大藍籌的A股流通市值。且未來三個月A股市場將面臨1萬億元規模的解禁盤市值。
限售股解禁和股東減持,頻繁刺激著A股市場的神經,已成為投資者的懸頂利劍。上海銀行近日就曾因解禁一字跌停。而作為5G概念股之一的烽火通信昨日也迎來解禁,導致5G概念股昨日集體下挫,流出資金161.2億元。此外作為白馬龍頭之一的京東方A遭到大股東巨量減持,對市場人氣形成沖擊。
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上證指數11月23日的本年內單日最大跌幅,便與即將到來的巨額解禁預期有脫不開的干系。
另一方面,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23日,今年以來上證指數漲幅為7.65%,深圳成指漲幅為9.29%。雖然上證指數、深圳成指都在上漲,然而今年大部分的股票都在下跌。今年以來下跌的股票數量達到2320只,占比高達67.44%,上漲的股票數量為1120只,占比只有32.56%。
今年以來大部分股票投資者都處于虧錢狀態。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股東數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下跌的股票的股東總數為11247.04萬戶,即若按去年底股民的持倉情況看,今年以來有65.39%的股民處于虧損狀態。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快新股發行,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毫無疑問。當下關鍵之處,需要維護股市生態平衡,需要注重投資者的切身利益保護,需要加快提升股市優勝劣汰功能,更需要正視IPO高速發行以及限售股堰塞湖不斷擴大的問題,并做好有效解決方案。否則,新股堰塞湖基本解決了,解禁潮堰塞湖又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