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林業是保護海南自然生態系統,構建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保障。加快林業現代化建設是海南發揮“三大優勢”,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和美好新海南的必然要求。我們要進一步深化林業改革,不斷提升森林質量,增強森林生態功能,為建設美好新海南、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創造更好的生態條件。
黨的十九大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行了部署,為加快林業改革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省林業系統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充分發揮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全面保護修復自然生態系統,提升新時代林業現代化建設水平,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是全省林業系統當前的首要政治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之一,并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全面系統的部署。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林業系統的首要政治任務,就是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使黨的十九大精神成為加快林業現代化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時指出,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最大本錢,必須倍加珍愛、精心呵護。森林是自然生態系統的支柱。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突出抓好“綠化寶島”工程,鞏固和擴大天然林、海防林和其他公益林的建設成果;要突出做好紅樹林等典型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努力使海南的青山更綠、海水更藍、沙灘更美、空氣更清新。“希望海南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著力在‘增綠’‘護藍’上下功夫,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當個表率,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南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發展的殷切囑托和期望,是我們加快海南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根本遵循和強大動力,我們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貫徹落實,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的厚望。
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
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承擔著保護森林、濕地、荒漠三大生態系統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職責,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領域,是美麗中國構建的核心元素。森林可以固碳釋氧,維護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可以涵養水源,維護淡水資源安全;可以保育土壤,治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石漠化;可以凈化空氣,有效應對空氣污染問題。此外,森林在護岸固堤、防洪消浪及保存物種基因、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海南特殊的島嶼生態系統具有明顯的獨立性和脆弱性,一旦遭到破壞就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后果。因此,對海南來說,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和特殊。發展林業是保護海南自然生態系統,構建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保障。加快林業現代化建設是海南發揮“三大優勢”,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和美好新海南的必然要求。
省委書記劉賜貴指出,海南最大的優勢就是生態優勢,同時還有經濟特區優勢、國際旅游島優勢。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歷屆省委、省政府常抓不懈,全省人民共同努力,我省才保持住當前良好的生態環境,可謂來之不易。如果沒有林業生態的保護,海南不會有這么好的水質、這么藍的天空。省長沈曉明強調,保護好海南的生態環境,既是中央賦予海南的重要政治任務,也是全國人民和海南人民的共同期盼和要求。我們要以最嚴的規劃、最嚴的措施、最嚴的處罰、最嚴的問責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確保海南生態環境只能變好、不能變壞,始終保持在全國最優水平。省委書記劉賜貴、省長沈曉明的重要論述,指出了林業對海南生態保護的重要作用和重大價值,表明了林業在海南生態文明建設中占有核心地位,關乎海南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敗。
加快林業現代化建設,創造更好的生態條件
全省林業系統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南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據《中共海南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定》中涉林工作任務,進一步深化林業改革,不斷提升森林質量,增強森林生態功能,為建設美好新海南、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創造更好的生態條件。
第一,堅決守住林業生態保護紅線。牢固樹立生態保護紅線意識,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絕不越雷池一步。堅持“多規合一”“一張藍圖干到底”,堅決守住211萬公頃林地、213.31萬公頃森林紅線和32萬公頃濕地紅線。進一步完善生態紅線立法,盡快出臺《海南濕地保護條例》。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嚴厲打擊亂砍濫伐、亂采濫挖、亂捕濫獵及亂占林地濕地等破壞林業生態紅線的違法犯罪活動。構建覆蓋全省的森林監測體系,及時準確監測林地面積、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變化。
第二,扎實開展林業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專項行動。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全面恢復修復生態保護紅線區、林區、濕地、沿海防護林帶和紅樹林的生態系統。到2020年,完成林業生態修復30萬畝。認真落實《海南省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嚴格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控,確保到2020年,全省濕地面積不低于480萬畝,自然濕地面積不低于360萬畝,濕地保護率提高到35%以上。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工程,在生態敏感區和濱海旅游區逐步實施退塘還林、退塘還濕,確保到2020年全省完成濕地修復面積1萬畝。
第三,繼續抓好“綠化寶島”工程。到2020年,每年要完成10萬畝造林任務,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造林綠化成果。全力推進森林城市、森林鄉鎮、森林村莊及通道綠化美化工作,尤其要加快環島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沿線綠化,為“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和全域旅游打下良好的生態基礎。進一步加強海防林建設,狠抓海防林修復和補植補造,將海防林建設成為保護海南海岸線的“綠色長城”。
第四,切實加強天然林保護。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二期(2011年至2020年),進一步提高天保工程區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增強森林質量和生態功能。將森林保護和工程建設管理責任落實到單位、落實到個人,確保天保工程區1425個森林管護責任區689萬畝森林管護責任落實到每位護林員。加強績效考核,不斷提高天保工程建設質量。
第五,不斷完善公益林管護機制。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通過“贖買”等方式逐步使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經濟林退出,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形成生態損害者賠償、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運行機制,逐步提高生態直補資金在轉移支付中的支出比例。建立健全護林員網絡化管理平臺,提高監管力度和管護效率,將全省1345萬畝生態公益林管護責任落實到每位管護人員。建立林業專用衛星監控系統,對公益林林地資源實行全程監控,確保生態公益林安全。
第六,配合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加快劃定我省國家公園邊界范圍,逐步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解決保護地島嶼化和破碎化問題,以保護大尺度生態過程。解決多頭多部門管理和統一保護目標問題,高效理性解決保護與發展的矛盾問題,進一步提升我省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加強生態多樣性保護,保護海南生態系統完整性、原真性。
第七,全面深化林業改革。大力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創新林業體制機制。持續推進省域“多規合一”林業空間規劃工作,制定《海南省林地占補平衡管理辦法(試行)》,積極推動市縣林地占補平衡工作,爭取早日開展全國“取消林地定額指標限制”試點。按期完成國有林場改革任務,研究解決改革遺留問題,建立有利于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有利于改善生態和改善民生、有利于增強林業發展活力的國有林場新體制。不斷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落實我省關于完善集體林權制度的意見,逐步建立集體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運行機制,建立健全林權抵質押貸款制度,完善森林保險制度。
“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將一直是海南務林人的不懈追求和光榮使命!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