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主席助理宣昌能日前在第十屆中國·武漢金融博覽會暨中國中部(湖北)創業投資大會上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緊扣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著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保持改革定力,堅持新股發行常態化,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把好資本市場準入關,同時繼續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實現產業整合和市場化債轉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助力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和發展方式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和水平,把防范化解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宣昌能表示,當前證監會系統和證券期貨行業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還指出,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這為新時代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指明了方向。
宣昌能指出,去年以來,證監會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在確保市場穩定運行的前提下,逐步實現了新股發行常態化,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規范完善上市公司市場化并購重組,推進企業去產能、去庫存,顯著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
一是不斷完善多層次股權融資體系,助力企業去杠桿、降成本。逐步實現新股發行常態化,優化內部審核機制,提高效率,使得IPO堰塞湖現象逐步消除。IPO常態化發行,為股票發行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奠定了良好基礎。新上市公司的質量充分反映了資本市場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此外,IPO企業的地區分布準確地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體量、結構、活力和市場化程度的區域對比。與此同時,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優化再融資品種結構,抑制上市公司過度融資行為,引導再融資市場回歸理性和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二是規范完善上市公司市場化重組,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加大對以產業資源整合為重點的市場化并購重組支持力度,更加注重供給側存量重組、增量優化、動能轉化,有效發揮并購重組促進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服務國企改革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功能。
三是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去年以來對國家級貧困地區的企業IPO、新三板掛牌、公司債發行、并購重組,在門檻不降低的前提下開辟“即報即審、審過即發”的綠色通道,效果和反響良好。
宣昌能強調,良好的市場生態是資本市場有效發揮功能、服務實體經濟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前提。去年以來,證監會逐步校正理念,回歸監管本位,大力推進依法監管、全面監管、從嚴監管。
一是嚴把上市公司準入關。嚴格審核并督促發行人做好信息披露,實現IPO企業現場檢查常態化,防止“病從口入”。對信息披露不實甚至有造假嫌疑的企業及時查處;完善發審委委員的遴選和管理機制,建立了發審委履職的監察機制;加大中介機構責任,督促市場各方主體歸位盡責。多措并舉,切實提升IPO企業質量。
二是嚴厲打擊各類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行為。對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欺詐發行、虛假披露、“忽悠式”重組等違法違規行為,露頭就打,公開曝光,形成有力震懾。
三是以執法協作機制為依托,積極打造協同作戰新格局。強化行政與刑事執法銜接配合,建立證監稽查與刑事偵查信息共享、同步推進、分工協作、約束互補的辦案模式,及時移送案件線索。積極開展與其他金融監管部門的協作,配合央行防范化解代幣發行融資(I-CO)風險。深化合作溝通機制,不斷增強協同效益。
宣昌能表示,通過全鏈條從嚴監管,市場亂象得到整治,良好市場生態正在逐步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得以維護,監管公信力日益顯現,投資者信心不斷增強。
宣昌能強調,證監會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指引,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各項部署,奮力開創新時代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新局面,為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在此過程中,證監會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湖北省利用好資本市場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共同促進資本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宣昌能表示,當前證監會系統和證券期貨行業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還指出,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這為新時代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指明了方向。
宣昌能指出,去年以來,證監會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在確保市場穩定運行的前提下,逐步實現了新股發行常態化,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規范完善上市公司市場化并購重組,推進企業去產能、去庫存,顯著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
一是不斷完善多層次股權融資體系,助力企業去杠桿、降成本。逐步實現新股發行常態化,優化內部審核機制,提高效率,使得IPO堰塞湖現象逐步消除。IPO常態化發行,為股票發行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奠定了良好基礎。新上市公司的質量充分反映了資本市場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此外,IPO企業的地區分布準確地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體量、結構、活力和市場化程度的區域對比。與此同時,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優化再融資品種結構,抑制上市公司過度融資行為,引導再融資市場回歸理性和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二是規范完善上市公司市場化重組,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加大對以產業資源整合為重點的市場化并購重組支持力度,更加注重供給側存量重組、增量優化、動能轉化,有效發揮并購重組促進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服務國企改革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功能。
三是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去年以來對國家級貧困地區的企業IPO、新三板掛牌、公司債發行、并購重組,在門檻不降低的前提下開辟“即報即審、審過即發”的綠色通道,效果和反響良好。
宣昌能強調,良好的市場生態是資本市場有效發揮功能、服務實體經濟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前提。去年以來,證監會逐步校正理念,回歸監管本位,大力推進依法監管、全面監管、從嚴監管。
一是嚴把上市公司準入關。嚴格審核并督促發行人做好信息披露,實現IPO企業現場檢查常態化,防止“病從口入”。對信息披露不實甚至有造假嫌疑的企業及時查處;完善發審委委員的遴選和管理機制,建立了發審委履職的監察機制;加大中介機構責任,督促市場各方主體歸位盡責。多措并舉,切實提升IPO企業質量。
二是嚴厲打擊各類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行為。對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欺詐發行、虛假披露、“忽悠式”重組等違法違規行為,露頭就打,公開曝光,形成有力震懾。
三是以執法協作機制為依托,積極打造協同作戰新格局。強化行政與刑事執法銜接配合,建立證監稽查與刑事偵查信息共享、同步推進、分工協作、約束互補的辦案模式,及時移送案件線索。積極開展與其他金融監管部門的協作,配合央行防范化解代幣發行融資(I-CO)風險。深化合作溝通機制,不斷增強協同效益。
宣昌能表示,通過全鏈條從嚴監管,市場亂象得到整治,良好市場生態正在逐步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得以維護,監管公信力日益顯現,投資者信心不斷增強。
宣昌能強調,證監會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指引,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各項部署,奮力開創新時代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新局面,為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在此過程中,證監會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湖北省利用好資本市場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共同促進資本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