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林業局獲悉,2013-2016年我市投入近1.8億元,完成石漠化綜合治理造林86.48萬畝,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市林業局造林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是全國8個石漠化嚴重發生地區之一,巖溶地區土地面積約為4908萬畝,占了全市國土面積的39.7%,且主要分布在渝東北、渝東南地區,嚴重威脅長江生態安全和三峽水庫的正常運行,也是巖溶地區貧困之源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障礙。
正因如此,石漠化治理一直是林業生態建設的重頭戲,市林業局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條治山與興林、增綠與增收雙贏的路子。一是因地制宜修復生態,提高石漠化區域的保水固土能力;二是利用廣闊的石漠化土地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實現生態經濟產業化、產業經濟生態化;三是研究探索了容器苗、切根苗等石漠化防治造林技術,不斷提高石漠化地區林業生態治理的科技含量。
這些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市林業局數據顯示,全市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累計減少土壤侵蝕量460萬噸,涵養水源5700萬噸,增加林草生物量49萬噸,固定二氧化碳409萬噸,釋放氧氣39萬噸,巖溶區生態面貌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高。
該負責人表示,今年國家下達我市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治理資金1億元,將治理巖溶面積400平方公里,其中林業建設項目14.3萬畝,各區縣正在組織實施造林工程。下一步,市林業局將結合新一輪退耕還林、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造林補貼等林業重點工程項目,在石漠化地區因地制宜開展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增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積極推進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