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股市信息 » 正文

      付立春:設立相應的分紅規則形成制度保障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11-13  
      近年來,A股市場的制度變革經歷了較快的發展,上市公司分紅數量及比例大幅抬升,但是分紅比率和股息率較全球市場而言還有很大的
            近年來,A股市場的制度變革經歷了較快的發展,上市公司分紅數量及比例大幅抬升,但是分紅比率和股息率較全球市場而言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對此,《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清華大學博士后、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

            記者:上市公司分紅是否越高越好呢?

            付立春:一味的要求上市公司分紅是片面的,上市公司分紅多少應與公司所處的行業、發展階段以及成長性有關。因為盈利能力較強的公司,成長性也較高,這時候該公司會有強烈的投資需求,進而對于資金的需求也會提高,所以這類公司的分紅比例會較低是可以允許的。那么對于低盈利能力的企業,擴張需求不那么旺盛的情況下,理應多一些分紅給投資者。

            記者:根據觀察發現,一些企業賬面上有大量的閑置資金,卻無意通過現金分紅的方式回饋給投資者,為什么呢?

            付立春:有巨額貨幣資金在賬面長期閑置的這些上市公司,說明該公司的控股股東以及管理層對于分紅概念淡薄,無意通過這種分紅的方式回饋給中小股東。這是對其他重要股東和投資者利益的損害,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應有管理層對這種情況進行監督,對于有分紅能力卻不分紅的上市公司進行嚴厲批評,以減少這類情況的發生。

            記者:那么如何促進有條件的上市公司進行分紅呢?

            付立春:管理層應加強企業的分紅意識,鼓勵有能力分紅的企業積極進行分紅活動,形成一種趨勢。并且設立相應的分紅規則,形成制度保障,例如:給予進行分紅的上市公司名義上的表彰,以及實際上的優惠政策;對于存在分紅預期不明確、分紅機制有待完善、股利支付率還不夠理想等問題的上市公司,監管層應給予提示,在持續不改正的情況下,設立相應的限制措施。

            記者:加大現金分紅力度對于我國資本市場以及投資者有何意義?

            付立春:目前在中國資本市場上,無論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處于什么階段,分紅比例都是相對偏低的,中小投資者只能將買賣股票的價差作為投資的主要目的,這樣不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因此要加大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力度。另外,提高上市公司的分紅水平,可以改善投資者收益結構,使其重點關注上市公司成長性、盈利能力,從而有助于形成價值投資理念,獲得穩定收益,減少短期炒作等投機行為。而且,也可以使企業在資本市場上既能融到資又能回報給投資者,從而形成資本市場上的良性循環,使金融回歸到服務實體經濟。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