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成都市第八批歷史建筑保護名錄“出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8-17  

        原華西協合大學校長樓、徐子昌舊居、錦江賓館、謝無量舊居……這些見證了成都歷史變遷的歷史建筑,如今已被正式納入名錄保護。成都晚報記者昨日從市房管局獲悉,成都市第八批歷史建筑保護名錄近日已經市政府批準公布,11處歷史建筑入圍。截至目前,成都市已公布的歷史建筑保護名錄達78處。

        錦江賓館

        去年獲評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

        據介紹,此次公布的11處歷史建筑,涵蓋了著名建筑大師代表作、民居、糧倉等,建筑類型多樣,風格獨特,歷史信息豐富。

        位于人民南路二段80號的錦江賓館,建于1958年,是成都籍中國建筑大師徐尚志的代表作、成都市早期的地標性建筑。作為西南地區首家五星級酒店,錦江賓館除接待過黨和國家領導人外,還接待過眾多友好國家的元首及皇室成員,是四川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同時,它也是中國現代建筑的優秀范例,具有較高的現代審美價值。2016年9月29日,錦江賓館被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筑學會公布為“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全域成都僅此一處。

        原華西協合大學校長樓位于人民南路三段17號四川大學華西校區內,建成于20世紀20年代,長期作為校長的住宅,見證了華西協合大學和我國西部醫學的發展歷程。整個建筑物既有歐式建筑的青磚墻柱及拱形門洞、壁爐煙囪,又有川西建筑的小青瓦屋面、走馬轉角外廊,二者結合自然巧妙,形成川西地區近代住宅建筑的特有風格。

        平橋糧倉

        豐富了歷史建筑類型

        平橋糧倉位于金堂縣平橋鄉興平街1號,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共5個糧倉,建于1964年,是金堂縣當年重要的糧食倉庫。糧倉用白灰、泥土、篾條作為建筑材料,屋頂用牛毛氈覆蓋,主體結構保存基本完好。該構筑物為研究當地上世紀政治、經濟及老百姓生活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材料,同時也承載了獨特的時代記憶。整個糧倉造型優美,通風排濕設計較好,體現了實用性與藝術性的融合。

        徐子昌舊居位于金牛區花牌坊街2號成都工業學院內,修建于20世紀30年代中期,新中國成立前為成都警務司令部督查主任徐子昌的住宅,是成都市內保存較好的近現代宅邸建筑的典型代表。該建筑立面三段式構圖鮮明,建筑各部位比例適當,其基座臺階為川西特產紅砂砌體,墻體與檐柱則用青磚錯花精砌,正面檐柱為圓形希臘柱式,后面為磨磚倒角方柱,砌筑工藝精美。建筑為歇山坡屋頂,小青瓦屋面,左右山墻有歇山頂門廊,具有典型的中西合璧風格特征。

        歷史建筑認定

        將“擴面增量”

        作為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建筑在傳承城市歷史文脈,展示城市風貌特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幾年前開始,成都就對全市歷史建筑進行保護。《成都市歷史建筑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從今年7月起施行,條例對歷史建筑的認定進行了“擴面”,將符合認定條件的本市已公布的優秀近現代建筑和工業遺產納入歷史建筑認定范圍,同時,房管部門對轄區內老建筑加大了復查踏勘力度。

        “歷史建筑作為城市優秀歷史文化遺產,和我們每一位市民息息相關。”市房管局歷史建筑保護辦公室表示,保護歷史建筑,希望得到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和積極參與。

        成都市第八批歷史建筑保護名錄

        名稱區域地址

        錦江賓館錦江區人民南路二段80號

        謝無量舊居錦江區四圣祠西街36號附3號

        原華西協合大學校長樓武侯區人民南路三段17號四川大學華西校區內

        十二中街4號民居武侯區十二中街4號

        徐子昌舊居金牛區花牌坊街2號成都工業學院內

        江源巷2號民居金牛區江源巷2號

        龍王鎮劉氏祠堂青白江區龍王鎮梁灣村7組、12組

        石板灘鎮文昌宮新都區石板灘鎮正興街126號

        石橋鎮張家祠堂簡陽市石橋鎮和平街55號

        懷遠鎮小北街18號民居崇州市懷遠鎮小北街18號

        平橋糧倉金堂縣平橋鄉興平街1號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