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nèi)動態(tài) » 正文

      圓明園如園遺址考古發(fā)掘取得重大收獲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7-07-25  

      觀豐榭遺址

        2016年10月至今,為配合圓明園如園遺址保護、利用與展示工作,經(jīng)國家文物局批準,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對圓明園如園遺址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工作,發(fā)掘面積2000平方米。如園遺址考古發(fā)掘取得重大收獲,完整的園林布局、路網(wǎng)系統(tǒng)、御筆石刻驚艷亮相。

        如園位于長春園宮門區(qū)東側,東、南均倚長春園外大墻。如園景區(qū)內(nèi)除點景假山外,西側、西北側、東側均有山圍合。除西側宮門外,在東北部還有平臺碼頭和道路與外圍景區(qū)相通。

        如園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基本建成,仿自南京瞻園,即明代中山王徐達西花園。嘉慶年間進行過大規(guī)模重修。重修后的園林建筑包括延清堂、含碧樓、芝蘭室、挹霞亭、靜怡齋、錦縠洲、觀豐榭、聽泉榭、引勝齋和新賞室、翠微亭、搴芳書屋、云蘿山館、清瑤榭、擷秀亭、香林精舍、可月亭等。

        遺跡包括建筑遺址、假山、道路等。

        延清堂遺址延清堂是整個如園景區(qū)的正殿,前后均有月臺,后月臺處還設有碼頭。大殿前俯清池,可觀賞荷景;后有湖,可乘船出游。

        遺址保存較好,尚存臺基、月臺、散水、柱礎及部分室內(nèi)鋪地磚。

        延清堂面闊五間,計19.4米,其中,明間面闊4.2米,次間面闊3.8米,稍間面闊3.8米。進深三間,計16.6米,其中,第一進5.1米,第二進5.1米,第三進5.1米。四周有廊,廊寬1.65米。

        延清堂臺基高1.1米,有土襯和陡板組成,均石質(zhì)。陡板石厚0.7米,高約1米,長度不等,有3.8米、4.18米等不同規(guī)格。陡板石內(nèi)側背有磚石金剛墻。臺基外有散水。散水由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石塊鋪砌,呈冰裂紋外觀。臺基西南角和東南角有堆積的山石作點綴。臺基南原有踏跺,位于臺基正中,寬約4.6米,被徹底破壞。大殿南月臺長20.2米,寬8.1米,南半部有5組磚砌磉礅。北月臺長12.3米,寬9.3米,北有碼頭。

        大殿臺基上尚存柱礎26個,兩種規(guī)格,檐柱柱礎規(guī)格為0.85米見方。金柱柱礎規(guī)格為0.9米見方。殿內(nèi)的鋪地磚尚存,有金磚和粉彩瓷磚兩種類型。鋪地磚之下為干沙層,砂質(zhì)細膩、純凈。干砂之下為三合土。這種墁地做法印證了文獻記載的金磚墁地不用泥,而用干砂或純白灰。在同一大殿內(nèi)出現(xiàn)兩種鋪地磚,推斷是出于實際功用的不同,瓷磚是為了便于取暖,殿內(nèi)應當設有暖閣。

        觀豐榭遺址位于如園東側山體正中最高處。據(jù)史料記載,乾隆年間初建時為殿宇,名觀云榭,窗戶安裝玻璃。嘉慶朝重修時,改為敞廳,易觀豐榭。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