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綠色發展理念和部署,成都市近日出臺“成都增綠十條”,推進全域增綠。預計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蓋率將達41%,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0%,綠化覆蓋率達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平方米,全域成都初步呈現“綠滿蓉城”盛景。
到2022年
全市新增1000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400個
創建國家重點公園5個,四川省重點公園12個
建成區綠地率達40%,綠化覆蓋率達45%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平方米
新增立體綠化面積100萬平方米以上
立體綠化面積達330萬平方米
到2022年
龍泉山脈人工造林18.11萬畝
提升森林質量24.0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2%
建成5個總規模達8萬畝的森林公園群
建成總規模1.7萬畝的森林康養基地
建設天府植物園,建設森林綠道、康養步道180公里
建成環山旅游公路270公里生態景觀帶
初步構建森林生態系統、游憩服務系統和基礎設施系統
公園綠化
各區動員
成華區今年新建7個公園
和美社區公園位于三環路成渝立交外側,該公園東鄰和錦路、南接凱德廣場,北至摩瑪新城及成都樹德小學,占地面積約23856平方米。綠蔭環繞下,磚紅色的步道沿公園內側延伸開去。“和美社區公園現已基本建成,打造主題是‘親子’‘健身’,重點服務于周邊住宅、學校及商場的人群。該片區常住人口約10萬人,主要營造一個以游園綠道、親子樂園及運動球場為主體的開放性社區公園。”成華區園林綠化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根據“成都增綠十條”,我市將規劃新建一批綜合性公園、濕地公園、郊野公園,建設一批百姓身邊的小游園和微綠地,增加公園綠地數量、完善公園綠地功能,形成比較完善的公園綠地體系。
其中,2017年成華區將新建杉板橋公園、和美社區公園、二仙橋公園等7個公園綠地;武侯區將啟動天府芙蓉園的籌建,面積達100公頃;高新區將建成新怡公園和新川之心公園。2018年成華區將建成二仙橋公園,金牛區將開展成都露天音樂公園的建設工作,青羊區將建成金沙濱河公園。2019年,高新區將完成高新體育中心綠地公園和西區體育公園的建設。
小區綠化
編制《市民手冊》
鼓勵自建立體綠化
目前,成都市公園綠地正在加快建設,并逐步向市民開放。市民日常生活的居住區也在日益提升綠化水平。“成都增綠十條”明確,2017年我市將制定出臺《成都市住宅小區園林綠地管理辦法》,規范居住小區園林綠化管理,提升居住小區綠化整體水平。
記者從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獲悉,截至2016年,我市共完成創建市級園林式居住小區274個,實現我市全域覆蓋。這些市級園林式居住小區的規劃用地均在20000平方米以上、綠地率達30%以上、小區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此外,為推進立體綠化建設,我市正以屋頂、橋柱、橋體、墻體、駁岸為重點,實施立體綠化。計劃到2022年,新增立體綠化面積100萬平方米以上,立體綠化面積達330萬平方米。
若市民想在陽臺、屋頂搞綠化,應該怎么做?“四川是國內最早關注屋頂綠化的省份,早在1994年就頒布了地方標準《蓄水覆土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范》。近年來,我市依據《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范》《建筑結構荷載規范》《城市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等規范標準,指導屋頂綠化建設和養護管理工作,市民按照上述規范標準實施陽臺、屋頂綠化,是不會被城管、規劃執法局等部門查處的。”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下一步,成都市將制定《成都市立體綠化建設導則》《成都市立體綠化植物應用指南》,編制通俗易懂的《市民手冊》,出臺立體綠化推廣的鼓勵政策、技術措施和實施方案,營造全民愛綠護綠的良好氛圍。
森林公園
龍泉山將從
生態屏障變為城市綠心
今年3月28日,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正式啟動建設。根據“成都增綠十條”,為提升城市“東進”和新城新區生態能級,按照“生態綠洲、城市綠肺”的總體定位,加快推進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
據了解,最新一輪成都市總規修編,將龍泉山從外圍生態屏障變為城市綠心。一側延續著巴蜀文明和天府文化的中心城區,另一頭則是朝氣蓬勃生機盎然的東部城市新區。“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整體策劃方案預計本月底出爐,屆時將突出城市中央公園的功能定位。各區(市)縣正在進行符合‘東進’總體戰略發展理念的項目儲備梳理,下一步將邀請專家研究相關的功能定位,增加其城市公園的功能。”市林業和園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總體概念規劃》明確了3大規劃舉措:生態提升、強化旅游度假功能、承載高端服務業。今年先期示范建設項目有5個:三岔湖長島國際文化旅游度假中心、青白江杏花村森林公園、金堂山森林公園、金堂油橄欖主題園和龍泉驛區生態移民植被恢復;將在2020年初步建成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面積相當于5個青城山、1.7個成都中心城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8%。

